荷蘭首位海景畫家:亨德里克‧科內利斯‧維姆

LORRAINE FERRIER撰文/吳約翰編譯
亨德里克‧科內利斯‧維姆(Hendrick Cornelisz Vroom,又譯亨德里克‧弗魯姆)的作品《海上艦隊》(A Fleet at Sea),1614年創作。畫布、油彩;22 1/4英寸×38 1/4英寸。阿爾伯特和瑪茲‧貝弗里奇(Albert and Madzy Beveridge)贈;華盛頓國家藝廊。(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2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灰濛濛的天空,一艘全副武裝的荷蘭貨船疾駛在波濤洶湧的北海上;畫面描述的是亨德里克‧科內利斯‧維姆(Hendrick Cornelisz Vroom)的畫作《海上艦隊》(A Fleet at Sea)。風帆飽滿,水手們努力工作,確保船隻航行在正確的航線上。高高的桅杆上,有一面帶紅獅圖樣的金色旗幟在微風中飄揚,顯示這艘船來自荷蘭,很可能就是1597年啟航前往加勒比海和南美洲的紅獅號(the Roode Leeuw)。

船尾飄揚著紅、白、藍的荷蘭國旗,中心圖案是鹿特丹市政徽章,暗示貨船來自何方。

畫面遠處可見荷蘭西部的登布里爾港(the port of Den Briel),流至此處的馬士河(the Maas River)河道變寬後匯入北海。

我們還可認出這艘船的輪廓與1620年11月21日帶領英國清教徒登陸科德角(the Cape Cod)的五月花號相似。兩艘船都是福祿特帆船(fluyts),也就是荷蘭貨船。福祿特船外形呈梨子狀,類似西班牙大帆船(Spanish galleon),擁有兩到三根桅杆(註1)(mast)的方形帆索(square rigs)。福祿特船設計源自16世紀,目的是加大載貨空間和提升船員效率。

出色的海畫家

2022年10月,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獲得了維姆的作品《海上艦隊》。

維姆是首位專精海景畫的荷蘭畫家,他描繪船隻和史詩般海戰場景的技藝精湛,臨場感十足。確實,海景畫也因他而開始流行起來。根據國家藝廊出版刊物描述,「維姆是17世紀後期海景畫的先驅」。

荷蘭東印度和西印度公司(the Dutch East and West India Companies)的船主、船長和股東都分別委託維姆創作,其中許多作品呈現荷蘭輝煌的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展示強盛的荷蘭海軍和商業。

維姆有些畫作在彰顯英國的海上實力,例如海軍大臣(the lord admiral)委託他在掛毯上創作一系列戰爭畫(preparatory drawings,預備素描),慶祝英國於1588年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Spanish Armada)。這些掛毯一直在英國會上議院(the House of Lords)展示,直到1834年一場大火,全數付之一炬。

《上議院掛毯:呈現英國和西班牙艦隊間數度交戰》(The Tapestry Hangings of the House of Lords: Representing the Several Engagements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Spanish Fleets),1739年創作,由克萊門特‧倫普里埃(Clement Lemprière)、休伯特‧弗朗索瓦‧格拉維洛(Hubert François Gravelot)在亨德里克‧科內利斯‧維姆之後繪製草圖,約翰‧派恩(John Pine)雕刻。刻版、雕刻;21 又3/16英寸×14又 15/16英寸。伊麗莎‧惠特爾西收藏(The Elisha Whittelsey Collection),伊麗莎‧惠特爾西基金會(The Elisha Whittelsey Fund),1963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公有領域)

就算描繪戰爭的場面或驚濤駭浪的大海,維姆也能創作出協調的畫面。

《1602年10月3日,荷蘭船艦在英國沿海撞擊西班牙槳帆船》,1617年創作。畫布、油彩;46 1/4英寸×57 3/8英寸。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Amsterdam)。(公有領域)

水手

維姆出生在北荷蘭省的哈倫(Haarlem),父親是一名雕塑家和陶瓷藝術家。他早期大致追隨父親腳步,成為一名彩陶藝術家。

維姆19歲時登上一艘開往西班牙後又至意大利的船。值得一提的是,1585至1587年間,美第奇家族(the Medici family)成為他在佛羅倫斯的藝術贊助人。旅居意大利和法國期間,他繪製陶器,師從弗拉芒(Flemish)風景畫家保羅‧布里爾(Paul Bril),結識同樣來自哈倫的意大利杜林(Turin)薩伏依王朝(the House of Savoy)的宮廷畫家揚‧克雷克(Jan Kraeck),從他那兒獲得許多藝術靈感。

維姆也曾歷經一些冒險。有一次他航行到葡萄牙里斯本附近遭遇船難。當地人誤認他與船員是海盜,要把他們處死。好在維姆展示了他的一些宗教小畫作,才使當地人相信船員是基督徒而饒了他們的命。

身為經驗豐富的水手,維姆非常了解海洋元素:在不同的天候下,海風、海水和陽光會如何呈現。在海上度過無數時日,他知道如何繪製水手的工作以及船舶建築的每個細節。

維姆生動、充滿活力的海景作品,見證了帆船航行公海及至遙遠大陸的盛況,當然也見證了水手的夢想。

註1:帆船中的桅杆約在船中央,是直立的長桿。作用包括支撐帆、長臂起重機,高度可作為支撐瞭望台,裝設航行燈,懸掛海事旗發旗語,控制方位,架設天線或信號燈等用處。

原文:The 1st Dutch Artist to Specialize in Painting the High Seas: Hendrick Cornelisz Vroom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洛琳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美術和手工藝相關文章。關注北美和歐洲的藝術家和工藝師,如何在他們的作品中傳達出美和傳統價值觀。希望能為稀有而鮮為人知的藝術和手工藝品發聲,進而保存傳統藝術遺產。現居英國倫敦郊區,從事寫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 法國藝術家路易-利奧波德‧布瓦伊(Louis-Léopold Boilly)擅長畫肖像,他畫了大約5,000幅小幅肖像畫,有專家認為這樣的數量算少。布瓦伊繪畫技巧精湛,加上他的聰明睿智,創作令人賞心悅目的錯視畫(trompe l’oeil,欺瞞眼睛,譯註:一種逼真到能騙過人眼的作畫技巧);有時也創作挖苦人的諷刺畫(scathing caricatures),當中有許多是自畫像。
  • 仙子仙女和他們豐富的傳說故事,久遠以來就讓世人著迷,對英國人來說尤其如此。在維多利亞時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畫(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稱童話畫/精靈畫)成為獨特的藝術流派。這種對童話的迷戀始於19世紀中葉,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變革所推動的。面對科學進步和工業化發展,人們在自然世界之外,對於靈性世界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 17世紀意大利畫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聖母無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又稱聖母無原罪始胎、聖母始胎無染原罪)散發著神聖美麗、純潔和光芒,聖母的一顰一笑都透露出她最虔誠的心。她微微仰頭,虔誠地凝視著上帝,雙手輕輕合十,做出祈禱的姿態。看著畫作,你彷彿可以聽見天使吟唱的讚美樂音,飄揚於雲層之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