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托畫作《七美德七惡習》幫助心靈成長

作者:詹姆斯‧塞勒(James Sale) 嘉蓮 編譯
裝飾著14世紀喬托壁畫的斯克羅維尼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內部。(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考慮到許多意大利藝術作品都是鴻篇巨制,這種說法不免讓人訝異,因為這座禮拜堂本身是個相當狹小而封閉的空間。沿路前行不遠,就是形制恢宏、氣勢磅礴的聖安東尼大教堂(Basilica of St. Anthony),那裡除了令人驚歎的建築,還保有多納太羅(Donatello)等人的藝術作品。如果巨大的尺寸就是唯一指標,那麼斯克羅維尼禮拜堂的表現可能會差強人意。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喬托及其影響

這座小禮拜堂內裝飾的是喬托(Giotto,約1267─1337年)的畫作。有人說,這位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實際上開創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因為其風格影響了後來所有的藝術家。他的主要影響之一在於刻畫人類情感方面的獨創性。(他的友人、同時代的但丁在詩歌方面也有類似的貢獻。)

喬托之前的基督教藝術以聖像畫為主。那些都是偉大的藝術作品,著眼點是基督的神性——傾向於樣式化、靜態化,而不突出人性的一面。喬托將人性引入了基督教藝術。

喬托,《金門相會》(Meeting at the Golden Gate),壁畫《約阿希姆的一生》(Cycle of the Life of Joachim)中的第6場景,作於1303至1306年間,意大利帕多瓦的斯克羅維尼禮拜堂。(公有領域)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看一看這座禮拜堂中的《金門相會》,就會看到安妮(聖母瑪利亞的母親)在久別重逢後趕忙親吻歸來的丈夫約阿希姆。從他們面部的局部可見,他把她拉向自己,而她則非常溫柔地親吻他(兩唇相接)。這裡有著人間之愛,而不止是「聖母抱子」或「哀悼基督」等神學經典場景。

在喬托這裡,將人性引入藝術似乎還具有深刻的神學含義。可以這樣說,這不是「為藝術而藝術」,而是「為神而藝術」。這座禮拜堂中的藝術品表達了太多令人著迷的神學理念。

斯克羅維尼禮拜堂內,喬托創作的《最後的審判》(Last Judgment)壁畫。(Shutterstock)

僅舉一例:在禮拜堂的兩端(西側和東側),面對面的是被天使環繞的聖父上帝和處於「最後審判」中心的基督。藝術作品本身令人歎為觀止,但更有趣的是畫面中傳達的深刻神學思想。聖父和聖子隔著小教堂的中殿面對面,他們形成了彼此的鏡像!這裡的聖父上帝,並不是一位滿頭銀絲的老人——就像聖誕老人前身、無神論文學經常取笑的「老天爺」(the old man in the sky)那樣。

聖父,兩側是天使,與喬托的《最後的審判》面對面。(Shutterstock)
基督(《最後的審判》局部)。(Shutterstock)
斯克羅維尼禮拜堂內的壁畫「聖父」。(Shutterstock)

相反地,像基督一樣,上帝形象年輕、風華正茂,可以說是青春永駐。這與駁斥「老天爺」說法的各種《聖經》參考文獻當然是一致的,最有力的例證來自基督在《約翰福音》中所說的:「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翰福音》14.9)換句話說,聖子和聖父是彼此的反映。

不過,撇開有關上帝本質的神學大哉問不談,最近我參觀這座禮拜堂時,最吸引我的還是人物之間的關係,比如約阿希姆和安妮的親密,還有猶大在客西馬尼花園(garden of Gethsemane)親吻基督時的表情,以及喬托創作的十四幅肖像畫——通道北側是七種惡習,面對著南側牆上的七種神聖的美德,主題也兩兩呼應。

令人難以置信的不僅是十四幅畫像本身,還有其創作宗旨,那就是對症下藥。

喬托,《基督被捕(猶大之吻)》[The Arrest of Christ (Kiss of Judas)],出自《約阿希姆生平》系列,壁畫,1303至1306年作。意大利帕多瓦的斯克羅維尼禮拜堂。(公有領域)

美德七惡習

喬托畫筆下的七種美德和致命惡習,並不完全符合教宗額我略一世(Gregory the Great)或聖托馬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列出的清單(阿奎納列出的美德和惡習是但丁詩作《神曲》的基礎)。根據專家朱利亞諾‧皮薩尼(Giuliano Pisani)在他的著作《斯克羅維尼禮拜堂》中的說法,喬托受到了現已被人們遺忘的神學家——帕多瓦的艾爾伯圖斯修道士(Friar Albert of Padua,又稱大阿爾伯特)的影響,而修道士本人尤其受聖奧古斯丁神學(Augustinian theology)影響。

這套畫作的定位在於產生治癒效果。它所依據的醫學原理稱為對立原理(the principle of opposites)或相反學說(the doctrine of contraries)——在古希臘醫聖希波克拉底看來,疾病是由身體的不平衡引起的,只有應用相反的原理,才能糾正這些失衡(即讓病人康復):如果發燒,就需要採取降溫措施;如果發冷,就需要加溫。因此,走在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的通道上,當我們面朝北,看到的是某種惡習;但轉向南面,面對它的即是對治之法——可抵消惡習的美德。省思一種惡習的各個方面,會增強人的自我意識和對人類生活這方面的厭惡;之後,如何擺脫這種惡習的控制,就在對面的畫中展現。

因此,這條畫廊不僅具有美學價值,還具有道德和精神價值。

在這裡,我們有七種惡習——四種基本惡習和三種精神惡習,面對著它們所對應的美德。它們都是什麼呢?如下表所示。

根據古典哲學和基督教理念,成就四種基本美德就能進入伊甸園,成就三種精神美德就能進入天堂。(大紀元製圖)

順便,請注意,上表的排序不僅橫向有關聯,縱向也合乎順序:愚蠢會被謹慎所抵消,但如果不被謹慎抵消,就會導致不穩定;不穩定又會導致忿怒,依此類推。最終,如果我們妒忌其他人,就會對自己不抱任何希望。

愚蠢與謹慎

讓我們看看「愚蠢」和「謹慎」這第一對組合,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愚蠢」在拉丁語中是「stultitia」,它不僅僅意味著愚昧,還表示漫不經心、不理性且不恰當的持續行為;包括不明智的決策和缺乏智慧、甚至沒有常識的狀態。

現在看看這幅畫。我們看到什麼?

喬托筆下七惡習與七美德中的愚蠢(左)與謹慎。(公有領域)

我們看到一個男子,他的身上有許多缺乏理性或智慧的特徵:他身材臃腫,沉迷於感官享樂;站姿稍微向上傾斜,並不端正;他頭戴誇張的羽毛冠,好像是給自己加的冕;身後還有一束孔雀羽毛,好像他自認為是重要人物或王室成員。腰帶上掛著的小撥浪鼓叮當作響,就像強迫症般,努力吸引著人們的注意;他的嘴巴張著,表明他的無知——一種漫不經心;腳上沒穿鞋——動物都是這樣;右手拿著一根形狀不規整的大棍子,暗示著他訴諸蠻力、毫無技巧(比方說,用劍)。總之,這個男子擁有人類不應該擁有的一切。

看看這個人物,那是你嗎?我們在這幅畫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嗎?如果看到了,那麼我們已深陷心靈困境!

當轉向南面時,我們看到了解葯、良方!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與Stultitia(愚蠢)相抗衡的Prudentia。「Prudentia」是拉丁詞,在英語中譯為「謹慎」或「智慧」。它指的是在決策時謹慎、明智並表現出良好判斷力的品質或美德,指的是在仔細考慮後果、深思熟慮地評估不同選項的基礎上作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在這裡,我們看到坐在書桌後面的女士;她正在探究、學習,顯然在抵擋愚昧無知或不思進取。書桌是書房的一部分,書房優雅而有條理,暗示著秩序和決心。她的右手拿著羅盤,象徵科學;左手持一面鏡子:她正在遵循古典主義的核心教誡——「認識你自己」。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進行某種形式的自省,看到真實的自己,也就是我們在神眼中的樣子。此外,請注意,與《愚蠢》中的男子不同,她的頭略微前傾——這是一個善於傾聽而不是多言的人的典型角度。那麼,這裡就是補救之道。

我們還可以解讀下去,但正如皮薩尼指出的,關鍵在於「謹慎療法是針對善惡不分而採取的補救措施,它使我們能夠繼續前行」。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一開始就不知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我們又怎能在神召喚我們過的心靈生活中獲得成長呢?

那麼,是時候看看所有十四幅畫面,來檢視我們成長得如何了!也看一看對治惡習的這些解方吧。

七惡習(左至右):絕望(Despair)、嫉妒(Envy)、不忠(Infidelity)、不義(Injustice)、忿怒(Wrath)、不穩定(Inconstancy)和愚蠢(Folly)。(公有領域)
七美德(左至右):希望(Hope)、仁愛(Charity)、信仰(Faith)、公正(Justice)、節制(Temperance)、堅韌(Fortitude)和謹慎(Prudence)。(公有領域)

原文:Giotto’s Paintings of the 7 Virtues and 7 Vice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詹姆斯‧塞勒(James Sale)是培訓師和創意總監,詩人,近年任英文大紀元特約撰稿人。其公司Motivational Maps Ltd.致力於協助提升績效,在16個國家有上千客戶。塞勒迄今出版了五十餘本有關管理和教育的著作,由各大國際出版商如Routledge等出版發行,最新的一本是《高績效團隊的激勵圖譜》(暫譯,Mapping Motivation for Top Performing Teams,2021)。他曾獲 2022年小推車詩歌獎提名、2017年古典詩人協會年度比賽第一名。有關作者及其「但丁專案」的更多資訊,請訪問 EnglishCantos.home.blog。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 法國藝術家路易-利奧波德‧布瓦伊(Louis-Léopold Boilly)擅長畫肖像,他畫了大約5,000幅小幅肖像畫,有專家認為這樣的數量算少。布瓦伊繪畫技巧精湛,加上他的聰明睿智,創作令人賞心悅目的錯視畫(trompe l’oeil,欺瞞眼睛,譯註:一種逼真到能騙過人眼的作畫技巧);有時也創作挖苦人的諷刺畫(scathing caricatures),當中有許多是自畫像。
  • 仙子仙女和他們豐富的傳說故事,久遠以來就讓世人著迷,對英國人來說尤其如此。在維多利亞時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畫(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稱童話畫/精靈畫)成為獨特的藝術流派。這種對童話的迷戀始於19世紀中葉,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變革所推動的。面對科學進步和工業化發展,人們在自然世界之外,對於靈性世界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 17世紀意大利畫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聖母無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又稱聖母無原罪始胎、聖母始胎無染原罪)散發著神聖美麗、純潔和光芒,聖母的一顰一笑都透露出她最虔誠的心。她微微仰頭,虔誠地凝視著上帝,雙手輕輕合十,做出祈禱的姿態。看著畫作,你彷彿可以聽見天使吟唱的讚美樂音,飄揚於雲層之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