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康養成記】出現熊貓眼怎麼辦?中醫4招挽救黑眼圈

文/Amber Yang(專業健身教練)

你是哪類型的熊貓眼呢?四招促進眼周血液循環,幫你淡化黑眼圈!(健康養成記/大紀元)
人氣: 4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你有黑眼圈的困擾嗎?依照黑眼圈的生成類型,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解決,還可以透過黑眼圈的顏色來判定身體哪裡出現問題。出現黑眼圈怎麼辦?台灣上璽中醫診所余雅雯中醫師教你四種方法救援惱人黑眼圈。

熊貓眼分3類

黑眼圈依照不同的生成類型可分為三大類:

1.血管型黑眼圈:晚睡、熬夜,甚至是用眼過度,所造成的循環不好,讓眼眶周圍的靜脈血管擴張,造成組織液水腫,甚至引發出血淤腫,加上眼睛周圍的皮膚比較薄,紅血球積存在真皮層時,透過光線折射,就會呈現出紫黑色。

余雅雯表示,過敏也是最常見導致血管型黑眼圈的原因,因為過敏患者的吸氧量不夠,可能造成眼睛周圍的循環不好,產生黑眼圈。

2.色素型黑眼圈:不良生活習慣,如忘記卸妝,或者卸妝時過度用力拉扯皮膚,重複的摩擦造成色素沉澱,甚至是日曬或者是眼睛周圍反覆發炎,都會造成黑眼圈。

3.結構型黑眼圈:因眼骨結構老化、疲倦或是衰老,讓眼睛四周的皮膚鬆弛、變薄,甚至失去彈性,從而出現黑眼圈。
余雅雯表示,中醫最常處理的就是血管型及色素型的黑眼圈,另外針對黑眼圈的顏色,還可以判斷身體哪個臟腑發生了問題。

可以依照黑眼圈的顏色看出哪個臟腑出現了問題。(健康養成記/大紀元)

1.深黑色黑眼圈:屬腎虛型黑眼圈,腎主黑色、深色,如果顏色特別深或是整個臉色特別灰暗時,多屬寒冷體質的人,以腎虛老化型為多,黑眼圈或眼袋多半呈現又黑又深。

2.蠟黃色黑眼圈:屬脾虛型黑眼圈,台灣濕氣比較重,會讓脾胃比較虛弱,合併水腫眼袋,就會讓人有青青紫紫的老化感覺。

3.黑青色黑眼圈:屬肝虛型黑眼圈,黑青偏肝的顏色,多發生在熬夜、緊張焦慮、生理週期不穩定等肝氣鬱結的族群身上。中醫學認為,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不斷運動的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有腎氣、脾氣、肝氣、胃氣等等。當氣不足時,成為虛症。

「肝」在中醫而言,是主疏洩,主要的功能有調節氣機、藏血與調血,並不是西方醫學中的「肝臟」。「肝氣鬱結」,指的就是肝的調節氣機功能失常,氣機不暢所產生的問題,其發生與情緒、壓力關係密切。

四招挽救黑眼圈

杜絕黑眼圈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不熬夜、不過敏、不過度摩擦眼周皮膚,但想急救黑眼圈,余雅雯提供下列幾種方法。

1.冷熱交替敷:余雅雯認為有效的就是透過促進眼周血液循環的冷熱交替敷,或是透過蒸氣眼罩促進眼周血液循環。

適合黑眼圈類型:瘀積腫脹型

Step1:準備一條攝氏38-40度的溫濕毛巾。
Step2:另一條濕毛巾裝入塑膠袋中,放置冰箱冷藏。
Step3:熱敷1分鐘,再冰敷1分鐘
Step4:冷熱交替約10分鐘。
PS:敏感者可用紗布或棉質手帕覆蓋在眼睛上再敷。

四招按摩改善黑眼圈。(健康養成記/大紀元)

2.眼周穴位按摩

適合黑眼圈類型:老化眼袋型

針對眼角內的睛明穴、瞳孔下方的承泣穴、從外眼角延伸出來的瞳子髎穴、以及眉毛骨中間的魚腰穴(屬於經外穴),每一點壓6秒,循環壓20到30次。

3.鼻週穴位按摩

適合黑眼圈類型:過敏型

鼻翼外畫水平線跟這個法令紋的交接處的迎香穴,迎香穴沿著鼻翼外緣往上移動,位於和鼻軟骨的交界點的鼻通穴(又名上迎香穴,屬於經外穴)。每一點壓6秒,循環壓20到30次。

4.頭皮按摩

適合黑眼圈類型:老化型

日本醫學節目提到,有老化型黑眼圈的人可以透過按摩頭皮促進血液循環的方式,來拉提鬆弛、失去彈性的臉部。

余雅雯提醒,日常生活的保健是絕對不可少的,睡前一小時少吃鹹食,可以減少水腫,或是居住在通風良好的住所,身體在不缺氧的情況下,血液循環也會比較好。另外多吃一些富含維他命C,如甜椒、花椰菜、芭樂,及豬腳、帶皮帶筋類等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還要少喝寒涼飲料以減少凝血。@

4招挽救黑眼圈,觀看視頻:

責任編輯:劉曉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