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9)培養自我調節力

培養自我調節力的5種學習方法
作者: 李林淑 이임숙 譯者:胡椒筒
(圖/大樹林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33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如果孩子已具備自我調節力,那麼接下來就要進一步培養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學習目標、有效的學習計畫與實踐後的自我評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達成目標,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行動。

美國心理學家拜瑞.利莫曼表示,具備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人,其重要特徵是擁有動機且能夠發揮後設認知能力,有系統地採取行動。拜瑞還強調這樣的人不會使用負面評價,而是懂得運用類似上帝視角般拉開距離引導自我客觀看待自己。他補充說明,只有這樣主動學習的人,才能具備優秀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其中,後設認知的觀點在學習中尤為重要,因為這是對內心和行動進行自我監督和自我評價的過程,並能夠客觀地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應該使用怎樣的方法以及可以得到什麼幫助。最後在深思熟慮後,做出最有效、最合理的決定。

4至7歲孩子的學習核心,是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絕對不能教育孩子即使不喜歡學習、覺得學習很難、很辛苦、想玩和很睏的時候也要忍耐、堅持學習。待孩子具備自我調節力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了。請大家回顧一下,有沒有把因缺乏意志力而放棄學習的責任歸咎在孩子身上呢?與其這樣,倒不如把責任歸咎在只追求競爭的社會氛圍上。請不要忘記,必須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一件有趣的事情」。

從現在開始,就來培養孩子在學習中的自我調節力吧。對4至7歲的孩子而言,學與玩是一體的,邊玩邊學也能讓孩子帶來耀眼的成長。強中更有強中手,就讓我們的孩子成為最強的「玩家」吧。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習、探索和研究成為孩子最有趣的遊戲。為了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讓我們來了解一下4歲開始,父母可以實踐的有效方法。

學習方法①  制定學習遊戲計畫

每天早上,讓孩子自主計畫當天要玩什麼遊戲,並用文字或圖畫表達出來。重要的是,不能只是嘴上說說,要用文字或圖畫表達出來。如果孩子還不會寫字,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寫出來,再讓孩子在旁邊畫出來,即使只是這樣做,也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掌握遵守規則和調節衝動。如果孩子說「我要畫花」、「我要玩火車」、「我要玩娃娃,扮演媽媽」,父母就要如實地寫下來,然後幫助孩子實踐。這裡要注意的是,要原封不動地寫下孩子講的話。完成以後,再寫下日期、題目,還可以讓孩子親自拍照印出來製成孩子的作品集。這樣做非常有助於孩子培養學習能力。

學習方法② 用評價紀錄來確認是否完成計畫

幫助孩子在繪圖本或筆記本上製作計畫表格,每完成一個計畫時,畫上標記。這樣孩子也可以掌握自己的執行進度,接下來要做什麼,思考隔天要玩什麼。在遊戲結束後,拍下孩子自我評價的影片,如果一起播放來看會更有效果。

日期    計畫的遊戲    完成後畫上標記    想說的話(幫孩子寫出來)
6/1        畫畫    ♥
6/2       讀書    ★
6/3       積木
6/4       拼圖

學習方法③ 適當的自言自語

「我現在要開始畫畫了。我要把花塗成黃色,葉子塗成綠色。」像這樣自言自語的方法可以有效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且持續很長時間做事,不會散漫。父母最好先做示範:「媽媽(爸爸)接下來要做……你呢?」這樣問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講出完整的句子,進而自然地學會自言自語的方法。這時,可以利用提醒孩子的卡片,或是提前準備能夠喚起孩子記憶的東西。比如,玩火車遊戲時,準備好畫有火車的卡片。該講話的時候,準備畫有嘴的卡片。要聆聽的時候,準備畫有耳朵的卡片。如果沒有卡片,當下繪製也可以。這樣做可以讓孩子知道接下來輪到誰講話、誰來聆聽以及接下來要做什麼。當孩子分心時,父母可以透過這種方法來提醒孩子。

學習方法④ 每天記錄「學習時,表現很好的3件事」

一天結束後,幫助孩子積極地回顧當天的學習和遊戲,可以強化活動和動機。詢問孩子覺得今天自己表現好的、滿意的和自豪的地方,如果孩子說不出來,父母可以舉例,然後再詢問孩子的想法。當然,孩子同意才是最重要的,之後在當天的日記裡記錄下孩子說的話。我反覆強調希望大家暫時放下對孩子進行認知教育,沒有必要用做練習題的方式讓4至7歲的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壓力。多與孩子做有助於認知教育的遊戲,讓孩子享受玩遊戲,僅重複以上四種學習方法,就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超越同齡的孩子。儘管如此,若還是想要進行認知教育的話,請參考(Part 5  4至7歲的孩子,現在開始學習)。

學習方法⑤ 用塗色當作學習補償

這是為結束諮商的孩子準備的遊戲。孩子做完諮商後,我會列印出他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卡通人物都只有黑線繪製)。在我與父母交談的十幾分鐘裡,讓等在一旁的孩子幫卡通人物塗色。起初只想玩玩具的孩子,塗了一兩次顏色後,都會主動要我列印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安靜地坐下來塗色,既可以幫助孩子恢復內心的平靜,還可以提高集中力。孩子也需要在努力做完一件事後,讓心情平靜下來。但孩子還小,很難坐在椅子上平復心情,這時讓他們塗色很有幫助。

著色書是出自色彩療法(Color Therapy)的心理治療方法。塗色可以重拾心理上的安全感,也能透過自由選擇顏色提高創意性,獨立完成畫作還會產生成就感。瑞士的精神病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還將曼陀羅圖想像為整體自我的核心,認為繪畫曼陀羅圖有助於探索內心世界。現在大家可以利用網路搜索下載到很多曼陀羅圖,有的孩子還會親自繪製曼陀羅圖,希望您的孩子也可以挑戰一下。

──摘自:《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啟蒙4~7歲孩子黃金成長期的75種實踐法》大樹林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父母教導孩子學習需要很多種能力。看似需要很多能力,但其實可以整理出5種核心能力。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應該具備的5種能力。
  • 最終,要想解決「如何學習」的問題,父母就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想法。提示和引導孩子走上自發、主導、有趣和高效的學習之路,正是4至7歲孩子的父母應該扮演的重要角色。
  • 在教育4至7歲的孩子時,有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在教孩子學習時,必須要守護「兒童人權」。
  • 在幼兒教育中,玩遊戲被定義為既是「最棒的教育教具」,同時也是「發展心理特徵基礎的最佳教育方法」。
  •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另一種培養綜合知識的最佳方法—閱讀。正如前面多次提到的,累積背景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閱讀可以幫助我們間接的體驗各種故事,並且學習到知識。
  • 注意力是指能夠集中精力和做出選擇的重要能力,是讓孩子集中能量解決問題的認知過程,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所須的先決條件,也是學習時有效集中精力所需的認知能力。即使現在孩子的注意力不足,但只要透過適當的認知訓練就可以提高,所以無需過於擔心。
  • 開始學習的前提條件是注意力。在注意力不足的情況下學習,就好比在用沙子堆城堡。因此在4至7歲期間,比起學習國語、數學和英語,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 4至7歲的孩子開始學習時,比起思考選擇什麼教具、使用什麼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具備自我調節力。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