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6)4種注意力

父母必須了解的4種注意力
作者: 李林淑 이임숙 譯者: 胡椒筒
(圖/大樹林出版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7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注意力是指能夠集中精力和做出選擇的重要能力,是讓孩子集中能量解決問題的認知過程,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所須的先決條件,也是學習時有效集中精力所需的認知能力。即使現在孩子的注意力不足,但只要透過適當的認知訓練就可以提高,所以無需過於擔心。

注意力,根據不同的學者會做出略有不同的分類。根據外在環境的不同可以分為視覺注意力和聽覺注意力,按功能又可分為集中於正在做的事情上的集中性注意力;不因干擾而分心,集中在特定事物上的選擇性注意力;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的持續性注意力;能夠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的轉換性注意力。除了這四種代表性的注意力之外,還有可以同步處理2∼3件或更多事情的分散性注意力。

雖然這些注意力都很重要,但注意力需要在一定基礎上依序發展,所以在4至7歲期間,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確了解前4種注意力後,逐步進行實踐。

 集中性注意力

4歲的秀彬可以專注地看電視、玩遊戲或看YouTube,但吃飯和看書的時候卻總是坐不住,每次玩積木或拼圖也總是中途放棄。可以說這樣的秀彬注意力很好嗎?似乎難以確定。

秀彬缺乏的是集中性注意力。沉浸在有趣的影片中,不等於是用大腦思考和集中注意力,孩子只是暫時被有趣的影片吸引住罷了,這與拼圖和畫畫等需要邊思考邊行動的集中性注意力完全不同。父母每天給孩子看三個小時的影片;坐車或外出時,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給孩子玩手機。這樣下去的話,孩子很有可能會出現手機成癮的問題。事後察覺到問題時,父母會感到驚訝和內疚。就在我與孩子的父母談話期間,孩子也一直纏著媽媽要手機。

集中性注意力,是指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上,集中於視覺和聽覺的資訊,理解後做出行動的能力。集中性注意力不足的話,就算想集中注意力也很難做到,只會做出即興和衝動的反應。

 選擇性注意力

在幼稚園,我們可以看到老師講故事時,聽到外面有聲響,立刻站起來的孩子;無法專注於一件事,坐不住的孩子;迷宮遊戲玩到一半,又開始畫畫的孩子;也有孩子正在玩拼圖遊戲,但看到積木,突然講起與拼圖遊戲無關的事……這都是選擇性注意力不足時,表現出來的現象。

選擇性注意力是指即使有喧鬧、華麗的視覺和聽覺干擾,但還是可以做出選擇,且能夠集中精力完成當下任務的能力,或是可以排除周圍不必要的干擾,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有聆聽的必要時,就需要聽覺選擇性注意力,需要用雙眼獲取資訊時,就要發揮視覺選擇性注意力。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只有聽覺或視覺其中一種選擇性注意力不足的情況。

選擇性注意力不足時,會很容易忘記要做的作業,分心於其他的事情上。正因為這樣,應該注意觀察孩子的視覺和聽覺注意力。如果幾個月後,這種情況也沒有變化的話,就表示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注意力訓練了。

如果選擇性注意力不足,首先要做的就是整理周圍的環境,但僅靠整理環境是不夠的。為了培養這種注意力,需要持續對孩子進行訓練。訓練的方法很簡單,如果視覺選擇性注意力不足的話,可以嘗試教孩子看圖找物、找碴、迷宮圖、找單字和找符號等遊戲。如果聽覺選擇性注意力不足,可以嘗試一問一答,唱歌,跟讀數字、單字或文章等方法。後面還會具體介紹這些方法,希望大家可以每天陪孩子嘗試一種方法。

 持續性注意力

顧名思義,持續性注意力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內持續做一件事,並且能夠堅持到最後完成任務的能力。注意力不足的情形中,最常見的就是缺乏持續性注意力。因為持續性注意力不足,所以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稍稍覺得無聊或疲憊的時候也會變得散漫。做作業時,總是看東看西,對周圍的噪音會快速地做出反應。這樣一來,不僅做事沒有效率,還會經常出錯。經常忘記的原因,比起記憶力有問題,更多的時候則是因為持續性注意力不足。

4至7歲期間,孩子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有趣的事情或對象上。但比這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有即使覺得上課無聊、學習沒有意思、有人在旁邊打擾也還是能說「請等一下,我做完這件事再玩」的能力。但很遺憾的是,並不會隨著年齡而自然而然地產生這種能力。為了培養孩子的持續性注意力,父母需要在身邊給予支持,讓孩子體驗完成任務時的喜悅。記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向孩子展示變化的過程,這樣也可以成為一種強烈的動機。

因為孩子還小,所以需要父母使用技巧吸引孩子的興趣。媽媽陪孩子練習寫注音符號的時候,可以對孩子說:「爸爸要是看你這麼認真,一定會很開心。」培養4至7歲孩子的持續性注意力時,請記得興趣、趣味和想像是非常有效果的工具。

 轉換性注意力

延宇只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5歲就會寫國字的延宇聰明伶俐,也許是因為父母經常給他讀書的關係,孩子很快就可以一個人看書了。專心看書的孩子很教人喜歡和欣慰,但問題是,無論媽媽怎麼叫他,他都沒有反應。急著出門時,媽媽再怎麼催促趕快穿衣服,延宇也只是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裡看書,有時候還很喜歡蹲在地上觀察昆蟲。事實上,媽媽並沒有察覺到孩子的這種行為有什麼問題,但自從6歲開始上課以後,問題開始出現了。延宇不聽老師的指示,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郊遊時,也不跟隨隊伍,經常消失,害得所有老師嚇得魂飛魄散。延宇正是只沉迷於自己喜歡的東西,轉換性注意力不足的孩子。

轉換性注意力是能從一件事轉換到另一件事的能力,代表精神上的靈活性。轉換性注意力不足的話,就只會把注意力過度集中在喜歡的事上,很難對其他事產生興趣。也就是說,學完國語後,要換成數學時,依然只沉迷在國語書中。特別是很多認為是集中力好的孩子,其實都存在轉換性注意力不足的問題。提早理解轉換性注意力不足出現的問題,才能幫助孩子盡快彌補不足的部分。

──摘自:《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啟蒙4~7歲孩子黃金成長期的75種實踐法》大樹林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時候我做得很好,我自己會感受到,因為教養會變成一件快樂不費力的事情,小孩的態度會更親切溫和,更願意守規矩和討我歡心。
  • 一些冥想呼吸練習會真正改變你跟孩子的關係,這絕對是閱讀做不到的事情。我曾經連續兩個禮拜,每天都練習慈心靜觀,結果發現我生活每個層面都棒極了。
  • 現在是你鼓起勇氣的時候了。真正的勇氣並不代表永遠不再感到害怕—而是即便感到害怕,還是願意勇敢面對恐懼去行動。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勇氣如何協助你克服焦慮。
  • 父母教導孩子學習需要很多種能力。看似需要很多能力,但其實可以整理出5種核心能力。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應該具備的5種能力。
  • 最終,要想解決「如何學習」的問題,父母就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想法。提示和引導孩子走上自發、主導、有趣和高效的學習之路,正是4至7歲孩子的父母應該扮演的重要角色。
  • 在教育4至7歲的孩子時,有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在教孩子學習時,必須要守護「兒童人權」。
  • 在幼兒教育中,玩遊戲被定義為既是「最棒的教育教具」,同時也是「發展心理特徵基礎的最佳教育方法」。
  •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另一種培養綜合知識的最佳方法—閱讀。正如前面多次提到的,累積背景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閱讀可以幫助我們間接的體驗各種故事,並且學習到知識。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