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4個快樂用餐提案 讓孩子「想吃飯」!
現代父母經常為孩子的挑食或食慾不好等問題而感到煩惱,但其實問題沒那麼大,完全不需要想太多。分享以下四個快樂用餐的提案,讓孩子「想吃飯!」
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5)閱讀的無限影響力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另一種培養綜合知識的最佳方法—閱讀。正如前面多次提到的,累積背景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閱讀可以幫助我們間接的體驗各種故事,並且學習到知識。
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身為父母「批評適可而止」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孩子老愛對立反抗?教養祕訣3招可化解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4)遊戲的無限影響力
在幼兒教育中,玩遊戲被定義為既是「最棒的教育教具」,同時也是「發展心理特徵基礎的最佳教育方法」。
孩子遭受霸凌有這些跡象 預防至關重要
誰都不想霸凌事件發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實際情況卻十分驚人。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統計,僅2019年,就有超過20%的12至18歲美國學生報告稱在該學年遭受過校園欺凌,包括謠言中傷、取笑、辱罵或侮辱、推搡、絆倒、吐口水或威脅等。
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3)是教育還是虐待?
在教育4至7歲的孩子時,有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重要概念。那就是在教孩子學習時,必須要守護「兒童人權」。
父母必看 三招可建立堅不可摧的親子關係
美劇《奇異果女孩》(Gilmore Girls)刻畫了一對親密無間的母女。她們無話不談,既是家人,更是朋友。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卻為了冷漠疏離的家庭氛圍傷透腦筋。不過,有專家表示,只要掌握三個訣竅就可以建立人人稱羨的親子關係。
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2)孩子的起步學習
最終,要想解決「如何學習」的問題,父母就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想法。提示和引導孩子走上自發、主導、有趣和高效的學習之路,正是4至7歲孩子的父母應該扮演的重要角色。
高EQ小學霸的卓越學習法(1)
父母教導孩子學習需要很多種能力。看似需要很多能力,但其實可以整理出5種核心能力。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應該具備的5種能力。
趕走焦慮小怪獸(5)如何協助孩子面對焦慮感
採用一些方法引導孩子克服焦慮,給孩子工具,讓他們能長出復原力。
趕走焦慮小怪獸(4)要怎麼放鬆?
看電視或打電動的確很有趣,可是這些興奮、刺激的感覺可能會為大腦帶來許多壓力。試著多花點時間從事真實世界裡的活動......
趕走焦慮小怪獸(3)勇敢面對恐懼
現在是你鼓起勇氣的時候了。真正的勇氣並不代表永遠不再感到害怕—而是即便感到害怕,還是願意勇敢面對恐懼去行動。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勇氣如何協助你克服焦慮。
孩子覺得學習很累!身為父母必須做這件事
辛苦得到認同,人並不會因此就變得懦弱、懶惰。如果覺得學習很難、很累的孩子,也能得到認同和安慰,反而會萌生今後要更加努力的欲望和決心,產生學習的自發性動機。
為阻兒子變性 華裔母親六年艱辛尋出路
詩敏是一位護士,她的兒子想要變性。她想通過醫生改變兒子的想法,然而她原本十分信任的醫療機構,不但沒有幫到她,反而對他兒子想變性的念頭起了強烈的推動作用。經過六年艱辛,詩敏日前向大紀元分享了她的這段歷程。 詩敏和丈夫育有一兒一女,兒子浩...
爸媽注意說話!一直重複嘮叨 孩子更反抗
父母的不安全感導致不自覺的想控制孩子,但是真正急的人是爸爸媽媽,而不是孩子。父母的不安應該由父母自己處理,真正對準備上學的孩子有幫助的不是催促和壓迫,而是正面的話語。
你有個想法,不代表這就是真的。如果你正對某件事情感到焦慮,那種煩惱的感覺可能會很真實、就像事實一樣,但請千萬要記得:你比你的煩惱還要更堅強。
如何進行胎教
母親的子宮,是寶寶感官的遊樂場。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胎兒在子宮內就開始學習。你會驚訝地發現,當寶寶還在你肚子裡時,他們就開始展現出對食物和音樂偏好了。
孩子闖禍卻閉嘴不認錯 父母該如何回應?
編者按:對子女無私的愛,做父母的都能體會,但養育孩子的現實生活卻總是波濤洶湧。看到孩子哭鬧耍賴、常規脫序、手足吵架、逃避功課作業、不負責任……心中的怒火總是一秒引爆,脫口而出各種責備或負面的話語,看到孩子受傷的眼神卻又懊悔萬分。這幾乎是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寫照。
【未解之謎】虎媽與雞娃
成功教育真的有規律可循嗎?虎媽教育法,是成功寶典,還是個騙局?
趕走焦慮小怪獸(1)了解孩子的焦慮
對孩子來說,要開口討論焦慮感並不容易,但協助他們面對煩惱永遠不嫌晚。
父母有同理心 青春期的孩子才願意跟你聊
這裡只有我們,你就說實話吧。以下的句子,你一定起碼說過其中一句:「整理你的房間」;「當我跟你說話的時候,你要回答」;「別跟我頂嘴!」;「不要用這種口氣跟我說話!」;「這個男生是誰?」;「怎麼長了痘子?」;「吃飯前不要亂吃沒營養的東西」;「成績出來了嗎?」這裡只有我們,你就說實話吧!你這幾天當中肯定至少說過一次其中的一句。除非你是打坐冠軍,心性比達賴喇嘛還平靜。當這個正向光明的小小孩,突然在某一天變成了惡魔──很難相信我們曾經認為這個變成惡魔的傢伙很可愛──你必然會覺得很無力吧。然而大部分的時候,這些無意傷人的話語會讓他覺得你很討厭,反而對你又更有意見了……給你們看幾個樣本。
幼兒為什麼會提那麼多問題
當蹣跚學步的孩子提出問題時,父母通常很難回答。有時他們重複問同樣的問題也很煩人。幼兒不斷提問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祕密呢?
親子疏離?這些情感虐待父母無意間都常做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嬰兒在媽媽肚子裡時能學到什麼?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這樣一種觀念,即我們出生後才開始學習,這個過程發生在當我們與世界互動時。去托兒所或其它類型的早期教育機構,是接下來的重要步驟,它以特定的方式「教導」幼兒,從而啟動他們的學習過程。當孩子開始學習叫爸爸媽媽並與他人互動時,這個學...
孩子我該如何保護你 (下)
上2篇介紹了性別認同教育引起的爭論和家長們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護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兒童心理學專家陳彥玲博士給出了一些建議。
典型毒親事例之三:只得乖乖聽父母的話
編者按:如何拿捏管教孩子的方式?訓斥方式與表達方式有什麼技巧?怒氣湧現時又該怎麼辦?教養孩子是條長遠又辛苦的道路,不需要獨自埋頭苦惱,本書從生活習慣、教育觀念、溝通、心態等多角度提供解說與提案,為親子找到良好、健康的相處模式! 毒親究竟是...
典型毒親事例之二:過分對孩子強調責任心
教養孩子是條長遠又辛苦的道路,不需要獨自埋頭苦惱,本書從生活習慣、教育觀念、溝通、心態等多角度提供解說與提案,為親子找到良好、健康的相處模式!
孩子我該如何保護你 (中)
上篇我們講了2個故事,2個孩子的父親都因爲「安全學校聯盟計劃」中所謂的「性別認同」而將孩子帶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別認同」是什麽?專家又是如何解讀的呢?
典型毒親事例之一:令孩子感到恐懼的虐待
編者按:如何拿捏管教孩子的方式?訓斥方式與表達方式有什麼技巧?怒氣湧現時又該怎麼辦?教養孩子是條長遠又辛苦的道路,不需要獨自埋頭苦惱,本書從生活習慣、教育觀念、溝通、心態等多角度提供解說與提案,為親子找到良好、健康的相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