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路易大教堂:紐奧良的神聖地標

聖路易大教堂的建築公認是現代法國浪漫主義的新古典復興風格(the Neo-Grec style)
Deena Bouknight撰文 吳約翰 譯
畫面是無人機拍攝的鳥瞰視角。聖路易大教堂(St. Louis Cathedral)的規模和位置一目了然。大教堂坐落在浩瀚的密西西比河新月灣岸邊,這個地方曾聚集許多天主教教堂長達300餘年。(Archdiocese of New Orleans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45
【字號】    

聖路易大教堂(St. Louis Cathedral)高聳的尖頂似乎想伸向天堂,這座氣勢宏偉的大教堂俯瞰著紐奧良(New Orleans)法國區(the French Quarter)中心的傑克遜廣場(Jackson Square)。自1718年建城以來,天主教徒一直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木造教堂參加禮拜活動,直到1727年教堂才改磚木建造。

大教堂至今仍可見曾因火災、颶風,甚至是1909年不明原因爆炸造成窗戶與畫廊毀損而留下的痕跡。包含傑克遜廣場在內的大教堂設計類似「巴黎王家宮殿」(the Palais-Royal),建築特色公認是現代法國浪漫主義的新古典復興風格(Néo-Grec style)。

建築師德普伊(J.N.B. de Pouilly)為不斷增加的天主教信徒制定擴建教堂計劃。1849年,約翰‧帕特里克‧基爾萬(John Patrick Kirwan)根據德普伊的計劃將教堂擴建與整修。然而,施工期間問題層出不窮,基爾萬和德普伊遭到撤換。新教堂於1850年落成。

聖路易大教堂的三座尖塔立面,不僅在紐奧良,在南方和全美也廣為人知。最早以木材和鍛鐵製造,1859年後以石板覆蓋。外側的兩座尖塔對稱,頂端有星形十字架裝飾,裝飾柱和拱形窗戶以主尖塔為中心對等分佈兩側。中央塔樓由本傑明‧拉特羅布(Benjamin Latrobe)設計,大鐘和時鐘隨後也安裝完成。紐奧良戰役(the Battle of New Orleans)後,在大鐘上壓印浮凸字體Victoire(勝利」。1819年增建時鐘樓,最初採煤氣燈照明;今日所見的正面時鐘是19世紀初原版鐘的複刻品。

聖路易大教堂的三尖塔立面廣為人知。外側的兩座尖塔對稱,頂端有星形十字架裝飾,裝飾柱和拱形窗戶以主尖塔為中心對等分佈兩側。照片裡的正面鐘是19世紀初原版鐘的複刻品。(Archdiocese of New Orleans提供)

教堂內可見兩座優雅的石雕天使妝點著聖水盆;描繪聖經場景的畫布鑲嵌在教堂天花板上的石膏浮雕處。此外,祭壇上方的畫作呈現法國國王路易九世聖路易(St. Louis, King Louis IX of France)號召十字軍東征(the Crusades)的盛況,懸掛的旗幟代表不同時期統治這裡的國家。彩色玻璃花窗描繪聖路易的人生,而木製長椅約可容納1,000人。

畫面裡可見兩座優雅的石雕天使妝點著聖水盆,而描繪聖經場景的畫布鑲嵌在教堂天花板上的石膏浮雕處。遠處祭壇上方的畫作呈現法國國王路易九世聖路易號召十字軍東征的盛況。兩側懸掛的旗幟代表不同時期統治這裡的國家。(Archdiocese of New Orleans提供)

教堂裡的管風琴由克利夫蘭霍爾特坎普管風琴公司(the Holtkamp Organ Company of Cleveland)於2004年安裝。尺寸從唱詩班樓地板起算高達54英尺,重量超過30公噸,配有4,500多根管子,長度從幾英寸到32英尺不等。管風琴兩旁還有齒狀造型裝飾柱。

管風琴的尺寸高達54英尺,重量超過30公噸,配有4,500多根管子,長度從幾英寸到32英尺不等,兩旁還有齒狀造型裝飾柱。(紐奧良總教區提供)

聖路易大教堂的彩色玻璃花窗大約有100年的歷史,其中有面窗戶描繪聖路易,大教堂即以他命名。然而,大教堂的前洗禮堂(baptistery)在2015年改造成亨麗埃特‧德利爾尊者祈禱室(the Venerable Henriette Delille Prayer Room),配有兩扇新的委託當地藝術家露絲‧戈利瓦斯(Ruth Goliwas)製作的彩色玻璃花窗。

畫面裡的彩色玻璃呈現的故事為德利爾致力於非白人小孩受洗信仰天主教。(紐奧良總教區提供)

祭壇鍍金的設計複雜精細,中央的光芒展現天堂和諸聖相通(the Communion of Saints)。神龕兩側可見天使,祭壇兩旁也擺放著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像,聖彼得(St. Peter)手持通往神國(the kingdom of God)的鑰匙,而聖保羅(St. Paul )則拿著一把劍和一本書,以紀念殉道與廣泛傳教而撰寫的新約聖經。

鍍金祭壇設計複雜精細,中央的光芒展現出天堂和諸聖相通。神龕兩側裝飾天使,而祭壇兩旁也分別擺放不同雕像,聖彼得手持鑰匙,聖保羅則拿著一把劍和一本書。(Archdiocese of New Orleans提供)

聖路易大教堂後門有一座聖安東尼花園(St. Anthony’s Garden),園裡可見一尊大理石雕像「耶穌聖心」(the Sacred Heart of Jesus)。大教堂背面設計儘管不如正面精緻,裝飾柱和拱門的設計仍具平衡的建築元素。這裡也為花園遊客設置了一個類似於大教堂入口處的室外時鐘。

聖安東尼花園位在聖路易大教堂的後院,花園裡瞥見一尊大理石雕像「耶穌聖心」。大教堂背面的裝飾柱和拱門的設計仍具平衡的建築元素,立面上方也替花園遊客設置一個類似大教堂入口處的室外鐘。(紐奧良總教區提供)

大教堂毗鄰其它歷史建築,例如:舊西班牙市政廳(the Cabildo)、神父住宅(the Presbytère)(曾是路易西安那州最高法院)、以蕾絲花邊造型鐵欄杆聞名的龐塔爾巴大廈(Pontalba buildings)等。即使到今天,聖路易大教堂依然超越歷史悠久的法國區周圍建築。

原文:St. Louis Cathedral: New Orleans’s Sacred Landmark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創作每一件作品時心懷上帝。他們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繪了聖經與聖徒們的生活,成為教堂建築中重要的一部分──將上帝的訊息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 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臘中部古城斯泰里斯衛城(Acropolis of Steiris)。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群可說是十一世紀拜占庭建築的瑰寶,公認是希臘拜占庭藝術第二個黃金時代(或稱中世紀拜占庭建築風格)最引人注目的典範。
  • 羅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 ,又譯玫瑰宮)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市中心,是為了休憩而建造的文藝復興風格宮殿。這座城堡不但擁有精緻的建築特色,其悠久的歷史長達400年,還一度是丹麥王室的住所。
  • 《歲朝圖》是在新年元日賞玩的圖畫。它契合時節,又喜慶風雅,從宋代開始深受眾家士子喜愛,就此一代一代流行開來。歷代都留下許多精品的「歲朝圖」「歲朝清供圖」。立意清朗,內蘊高雅,為一年最重要的民俗節日——過年增添無限韻味和祥瑞象徵!
  • 白廳宮(the Whitehall Palace)在1698年不幸遭祝融焚毀,唯一倖免於難的是建築群裡最具藝術與代表性的建築──「國宴廳」(the Whitehall Banqueting House)。國宴廳於1622年完工時,白廳宮作為英格蘭的主要王室住所已近一世紀之久,白廳宮有一千五百多個房間,是英格蘭規模最大的世俗建築群。
  • 哥倫布劇院(the Colón Theatre)以其卓越的聲學設計(acoustics),公認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極優的歌劇院之一。劇院以探險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西班牙文是Cristóbal Colón)命名,具有不拘一格的建築元素與令人歎為觀止的裝飾。
  • 哥本哈根的阿馬林堡宮(Amalienborg)建築群腹地廣闊,18世紀以來一直是丹麥王室的官邸,讓人們得以深入了解丹麥王室豐富的歷史和生活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