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馬賽大教堂:新拜占庭式建築的奇跡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吳約翰 譯
馬賽主教座堂(The Marseille Cathedral)位於馬賽二區,毗鄰舊港,從海上觀賞教堂非常雄偉壯觀。使用不同色調的石材和大理石,讓主教座堂有別於當代其它教堂。馬賽主教座堂遵循19世紀歷史主義風格設計,對過去各式風格採折衷與復興作法,不只是遵循拜占庭建築傳統而已。(Lamax/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53
【字號】    
   標籤: tags: , ,

馬賽大教堂(又譯:馬賽主教座堂,the Marseille Cathedral)可謂新拜占庭式建築(Neo-Byzantine architecture)的奇跡,更是法國中世紀以來所建造最大又最古老的教堂。馬賽大教堂是19世紀崇尚歷史主義(Historicism)者參考的典範,歷史主義著重在復興過去的建築風格。

大教堂地處馬賽的新、舊港口之間,當地稱之為「瑪卓大教堂」(Cathédrale de la Major或the Major Cathedral)。

馬賽在19世紀時是法國第二大城市、第一座港口。由於開放的海上通路,馬賽成為東方與西方之間重要的通道。當地人決定建造一座大型教堂,規模媲美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1852年,馬賽主教委託建造一座羅馬──拜占庭風格(the Roman-Byzantine style)的大教堂,以喚醒這座海洋城市與古代拜占庭帝國的連結。

1852年9月26日,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在這座古老的中世紀大教堂位址上動工奠基。有些建築因新設計的八個穹頂而拆除,但新舊兩種建築結構至今仍然可見。

大教堂依據建築師萊昂‧沃杜耶(Léon Vaudoyer)的規劃於1852至1893年建造,歷時40多年完成。建築師亨利‧雅克‧埃斯佩蘭迪厄(Henri-Jacques Espérandieu)負責架構和穹頂,建築師亨利‧安托萬‧雷瓦伊(Henri Antoine Révoil)負責室內設計。 大教堂於1893年竣工,特色包括典型拜占庭風格的條紋(striped)立面設計;以黃金、青銅、大理石等妝點色彩繽紛的室內;還有馬賽克圖樣、雕像和彩色玻璃花窗等設計。

馬賽大教堂的穹頂(圓屋頂)(Dome)設計非常精細繁複。穹頂和尖頂(Spires)的設計參考了東方和西方,並以法國阿維尼翁主教座堂(Avignon Cathedral)為藍本。圓頂與瞭望塔(Cupolas)則參考了伊斯坦堡(Istanbul)的拜占庭教堂。

馬賽大教堂精緻繁複的穹頂特寫。圓頂與瞭望塔(Cupolas)參考伊斯坦堡(Istanbul)的拜占庭教堂風格。(Idgfr photos/Shutterstock)

馬賽大教堂的立面布滿條紋(stripes)設計,展現非凡氣勢。屋頂有兩座圓頂塔樓,中間有一廊台(gallery)連接兩座塔樓。正下方有七尊雕像排成一排,包括中央的基督、使徒、同伴,以及馬賽主教。雕像下方是一個圓拱,內有裝飾教堂大門的龕楣(Tympanum)。

龕楣是大教堂入口上方的半圓形建築結構,位在基督與門徒雕像的下方,立面三個拱門(triple arch)之上,中央有一扇大理石玫瑰窗,周圍有藍色和金色的馬賽克構成耶路撒冷(Jerusalem)與伯利恆(Bethlehem)的圖樣,靈感來自意大利拉溫納的加拉‧普拉西提阿陵墓(the Mausoleum of Galla Placidia in Ravenna)。

布滿條紋的立面讓馬賽大教堂顯得氣勢非凡。屋頂有兩座圓頂塔樓,中間以廊台連接。廊台下方有一排雕像,再往下還有一個圓拱與教堂龕楣。(Idgfr photos/Shutterstock)
龕楣位在立面三個拱門之上,中央有一扇大理石玫瑰窗,周圍有藍色和金色的馬賽克構成耶路撒冷(Jerusalem)與伯利恆(Bethlehem)的圖樣。(medhi33300/Shutterstock)

大教堂的室內平面為拉丁十字形(Latin cross),主中殿含三個區域,地板以威尼斯式馬賽克(Venetian mosaic)裝飾。紅白相間的大理石柱撐起三道拱廊、拱頂與穹頂。室內採多色裝飾(polychromy),暖色調交替,呼應教堂外立面設計。

主中殿由三個區域構成,地板以威尼斯式馬賽克裝飾。紅白相間的大理石柱撐起三道拱廊、拱頂與穹頂。室內採多色裝飾,暖色調交替,呼應教堂外立面。(John Silver/Shutterstock)

其中一個側殿(side nave)的牆壁以金色和大理石裝飾,讓人憶起富麗堂皇的拜占庭教堂。深灰色的斑岩柱(porphyry columns)向上支撐著拱門,柱子有大理石樹葉雕刻裝飾。引人注目的青銅燭台(candelabra)則從穹頂的大理石欄杆(balustrade)向下垂吊。祭壇位於藍色和金色馬賽克藝術裝飾的三重拱門內,中間擺放一座聖韋洛尼加(St. Veronica)替跌倒的耶穌擦拭臉龐的雕像,由奧古斯特‧卡利(Auguste Carli)雕塑。

圖為大教堂裡的一處側殿,牆壁以金色和大理石裝飾。青銅燭台從穹頂的大理石欄杆向下垂吊。祭壇位於藍色和金色馬賽克藝術裝飾的三重拱門內,中間擺放一座聖韋洛尼加替跌倒的耶穌擦拭臉龐的雕像。(Joaquin Ossorio Castillo/Shutterstock)

主祭壇(Main Altar)上方是中央青銅穹頂,周圍以四根來自北非突尼斯(Tunis)的瑪瑙柱(Onyx Columns)支撐,加以精緻的金色花朵裝飾。八角形穹頂的光線來自八個白色大理石柱圍成的半圓拱形窗戶。穹頂為深藍色背景,中心是彩色玫瑰花形圖樣。

中央青銅穹頂位在主祭壇上方。八角形穹頂的光線來自八個白色大理石柱圍成的半圓拱形窗戶。穹頂為深藍色背景,中心是彩色玫瑰花形圖樣。(John Silver/Shutterstock)

原文:France’s Neo-Byzantine Cathedral of Marseill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維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位國際自由記者,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創作每一件作品時心懷上帝。他們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繪了聖經與聖徒們的生活,成為教堂建築中重要的一部分──將上帝的訊息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 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臘中部古城斯泰里斯衛城(Acropolis of Steiris)。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群可說是十一世紀拜占庭建築的瑰寶,公認是希臘拜占庭藝術第二個黃金時代(或稱中世紀拜占庭建築風格)最引人注目的典範。
  • 羅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 ,又譯玫瑰宮)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市中心,是為了休憩而建造的文藝復興風格宮殿。這座城堡不但擁有精緻的建築特色,其悠久的歷史長達400年,還一度是丹麥王室的住所。
  • 《歲朝圖》是在新年元日賞玩的圖畫。它契合時節,又喜慶風雅,從宋代開始深受眾家士子喜愛,就此一代一代流行開來。歷代都留下許多精品的「歲朝圖」「歲朝清供圖」。立意清朗,內蘊高雅,為一年最重要的民俗節日——過年增添無限韻味和祥瑞象徵!
  • 白廳宮(the Whitehall Palace)在1698年不幸遭祝融焚毀,唯一倖免於難的是建築群裡最具藝術與代表性的建築──「國宴廳」(the Whitehall Banqueting House)。國宴廳於1622年完工時,白廳宮作為英格蘭的主要王室住所已近一世紀之久,白廳宮有一千五百多個房間,是英格蘭規模最大的世俗建築群。
  • 哥倫布劇院(the Colón Theatre)以其卓越的聲學設計(acoustics),公認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極優的歌劇院之一。劇院以探險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西班牙文是Cristóbal Colón)命名,具有不拘一格的建築元素與令人歎為觀止的裝飾。
  • 哥本哈根的阿馬林堡宮(Amalienborg)建築群腹地廣闊,18世紀以來一直是丹麥王室的官邸,讓人們得以深入了解丹麥王室豐富的歷史和生活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