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博覽
道法自然——癌細胞
這個癌細胞對應到自然宇宙是什麼呢?就是人類的迷失...
(shown)為什麼從理論上說通過任意的一個人體細胞,就能複製出一個完整的一模一樣的人來呢?
(shown)人體的結構相當精細、奇妙,這個奇妙的人體主要是由細胞組成的,每個細胞又是一個單獨的生命。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shown)「天人合一」,中國人幾乎都知道這句話,但沒多少人真正明白。
(shown)孔子的人生自述,是以他的年齡遞進來說明他的不同人生境界的。而孟子在此則是以他人來作比較說出人生的不同境界。
(shown)孔孟那套往內翻的修心養性哲學,他最高可以做到出神入化、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shown)如果我們以為孔孟的「知人」之辯,就是辨別好人與壞人那麼簡單,那我們就太小看孔孟的人生學問了。
(shown)何謂「孔孟之道」?孔孟是何方神聖,或說有何等能耐,他們所說的道理竟讓中國人這樣代代相傳,尊為至聖先師崇拜他們上千年?
(shown)我們往「做什麼,像什麼」的方向理解孔子這句話,就會得出積極有益的意義。若往「君臣等級制度不能變」去理解,就得出孔子是嚴密的等級制度倡導者。
(shown)孔子沒有提出換君的思想,我推演的是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周王朝的天子微弱,很符合孔子「君子無為而治」的思想。社會的動亂,是諸侯不遵守周禮所造成。
(shown)以孔子對周禮的嚴格遵從,他「近之」的女子不可能是別的女人,而是他的妻子;而「遠之」抱怨他的女人是誰呢?當然是他的女人,與他沒有關係的女子抱怨他幹嘛?我以為孔子這句話,多是他對妻子的作為感受而說的。
(shown)孔子所處的時代是父系社會盛行的時代。如孔子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沒有講「母母」的。說明當時的等級制度,是沒有將女人排列在內的(沒有講母子關係,只有講父子關係)。
(shown)宰我是困於井裡的「仁」不能自拔,而大陸的一些學者則是借宰我的問題而想打倒孔聖人。這個「井有仁焉」的困境,應該有個水落石出了。
(shown)如我們把宰我問的就是「仁」,孔子的生氣就有理由了:井裡怎麼會有仁呢?你不是無理取鬧嗎?所以我認為朱熹在這裡把仁解釋為人是錯的,宰我說的就是「仁」,即說井裡有仁,而不是說井裡掉進一個人。
(shown)孔子就是看中周禮這個文化可以使人類文明發展。這個周禮,一是講「親」,二是講等級。這兩者架構出孔子的人類生存學問:即人類在天道下如何找出一條最文明的生存之道?
(shown)本文以「孔孟之道」為論說,似乎孔孟的學說是一致的,實際上兩人的學問是有所不同的。
(shown)我們將孔子與孟子對比起來,就會看到,孔子很圓融,沒有絕對,他不會把一件事說是非此即彼。
(shown)總的來說,孔子把「仁」作為其最高理念,以「知人」作為方法論,以「禮」作為實踐橋梁來完成其整套道德學說的。
(shown)《易經》包含一套獨特的符號系統,用陽爻「—」和陰爻「--」三個一組相疊構成八卦,六個一組相疊構成六十四卦。
(shown)從孔子的「知禮、知人、知天命」三大學問來看儒學,我們就看出其中間環節的一個弱項:這個「行己有恥」沒有宗教的神來保證,實在太弱了。
(shown)孔子的學說,是非常人性的。他的說教,不是命令式的教條,而是充滿人情味的話語。可以說,孔子是一個人類學大師,他對人類的心理學研究很有造詣,對人性的弱點研究很透徹。
(shown)孔孟之道在漢朝發達過,在宋明兩朝也發達過,在清朝乾隆盛世更達到頂峰,演變到近世倒成了「吃人的禮教」了?
說道(五)
(shown)從本質上講,道就是道,道存在於人的生存範圍之外,又表現在人的生存範圍之中。
(shown)儒家如此強調君子的德行,這個德行是如何得到的呢?「修身」。靠自己修行來完善道德規範。
(shown)《易經》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從其編排體例及文字內容看,似乎是上古人類占卜用的書。
(shown)我們對封建社會有一定的瞭解後,對孔子的學說就有進一步的理解。原來孔子說他「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其衷情的就是周朝的典禮制度,即周王朝的封建制度。
說道(四)
(shown)人在遇到災難、遇到嚴冬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像落葉樹那樣,把自己追求來的名、利、情等那些讓人羨慕的東西也放下一些呢?
(shown)如果說,沒有古希臘文明,就沒有現代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發展,那麼也可以說,沒有中國早期的封建文明,也就沒有中國傳統文明的儒、道文化發展。
說道(三)
(shown)人雖然看不到道的形狀,聽不到道的聲音,但卻能從自然的現象中,找到與道相似的表現。
(shown)執政當局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劃分中國的歷史,說秦朝至清朝是封建社會,而把「夏、商、周」定為奴隸社會,極大地錯置了中國的歷史面貌。
    共有約 126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