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智與真理之路】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啟示

唯真
font print 人氣: 258
【字號】    
   標籤: tags: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生於西元前三百多年前,是西方哲學家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人學識豐富,著作等身,哲學上除首創邏輯三段推論法外,今日的物理學、動物學、倫理學、氣象學、政治學、詩學、修辭學等各門學問,溯其歷史,皆受惠於亞里斯多德的科學成就。

人之天性有求知的欲望
為什麼?我們會問為什麼,但為什麼我們會問為什麼?亞里斯多德說人的天性裡面存在著追求探索的欲望,所以一旦發生什麼事,我們相信它不是偶然的,事情的背後肯定有個原因:花為什麼會凋謝…毛毛蟲為什會變蝴蝶…人為何會悲傷…

追尋生命的答案
因為人有求知的欲望,人會努力學習,透過感覺觀察和經驗積累,人類漸漸開展出方方面面的學問,塑造起行行業業的工藝。然而,我們想知道的不僅僅是這些,這些只是實用性的知識,只在滿足基本的日常生活,但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關係到存在的根本原因。

不動的動者
什麼是存在的根本原因呢?亞里斯多德認為任何東西,人也好,石頭也好,只要它存在,必然有推動它存在的原因。而這個原因必然也有推動它存在的原因,如此推演下去,一定有個最終最後的原因,本身不變不動,卻又能支配宇宙萬物的變動,稱為「不動的動者」。

實現內在的神性
「不動的動者」超越一切存在,又可稱之為上帝,至真至善無限美好;相對來講,宇宙中的萬物就是屬於層次較低的存在,可是萬物的本質上又有著上帝神性的一面,這種神性是潛能,等待實現。因此,我們可以說生命的目的就在於實現自我,實現上帝所賦予的神性,哲學史上把這種見解叫「內在目的論」。

「內在目的論」和「不動的動者」的概念所涉及的「上帝」很類似基督徒所信仰的「上帝」,也因為這個原因,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在中世紀基督宗教哲學中享有很高的評價,如大哲學家聖多瑪斯(St. Thomas)在其證明上帝存在的五種論證中,第一條論證就是從「不動的動者」基礎上開展出來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伊比鳩魯(Epicurus)是西元前四世紀的希臘哲學家,其學說最著名的就是快樂主義,主張人生唯一的目的在於追求快樂。要釐清的是,他所追求的快樂和今天我們掛在嘴邊的快樂不大一樣。
  • 復活節對西方人來說是個重大的宗教節慶,慶祝他們所信仰的神-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每年的復活節日期略有不同,有時在三月,有時在四月,這與曆法有關。今年的復活節比較早,在三月二十七日。
  • 媽祖,本名林默娘,北宋人,生於福建興化莆田湄洲。父親林慤和母親王氏篤信神佛,樂善好施。一日夢裡,王氏見觀音大士賜丸,不久即告懷孕,於北宋建隆元年(西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產下一名女嬰。因出生至滿月不曾哭啼,故取名默娘。
  • 保生大帝又名大道公,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善男信女的健康守護神。以保生大帝為主神供奉的廟宇全省有上百座之多,其中在台北地區以大龍峒保安宮最負盛名,每年黃曆三月舉辦一系列宗教藝文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共襄盛舉。
  • 絨毛玩具
    當我們不再受困於私念的執著和佔有的束縛時,我們會感到更自由,我們更能游刃有餘地去「愛」,去給予,從而容易發現原來快樂和幸福常在我們左右,處處蓮花開。
  • 良好的行為示範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它能夠觸動他人的心靈,激勵他們也走上正確的道路。
  • 快樂植物
    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這不僅是一種謙遜的品質,也是促使個人成長和人際關係改進的重要動力。
  • 雜物, 椅子, 臥房, 盆栽, 鞋盒, 信件, 花瓶, 文具, 玻璃罐, 存錢, 肥皂盒, 客廳, 起居室
    「斷捨離」的目標不僅僅是整理出一個乾淨的空間,更是透過選擇和整理物品的過程,同時解脫對這些物品的執著,對自己生命價值觀的審視,進一步釋放自己,減少自己對物品的依賴和幻想,重新找回簡單清爽的生活和人生。
  • 幾分鐘以前還是陰沉沉的天氣,幾分鐘後居然是金碧輝煌的世界,前後這麽巨大的變化,那一瞬間讓我感覺,好像不是待在人間一樣,特別振奮。
  • 每當發起火兒來,自身原有的福氣也被那把火給逐漸燒掉了。所以要想留住福氣,要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才能進入福德之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