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 韓世忠、梁氏和韓家軍

淨心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7日訊】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字臣良,綏德(今陝西東北)人,公元1089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8歲應募參軍,身體魁梧、風度瀟灑、雙目有神,時而挽300斤強弓飛馬射箭,時而舞鐵槊急馳峭壁之間,勇冠三軍。韓世忠之妻梁氏(許多故事和劇本中的巾幗英雄被取名為梁紅玉),她出身貧寒,曾是京口(今鎮江市)第一美妓。徽宗宣和三年,她用自己的儲金贖身,嫁給了當時官職低微的韓世忠。後來,梁紅玉成了韓世忠的副將,在軍事和政治上都有獨到的見解,韓世忠麾下不少名將非常信服梁紅玉的智勇和膽識。

韓世忠性格耿直,輕財重義,平生戰功赫赫,全身刀痕箭疤纍纍,雙手僅全4指,還不能活動。韓世忠治軍嚴整,韓家軍與岳家軍齊名。特別對兵器設計獨具匠心,克敵弓、連鎖甲、及騎馬跳澗、洞靶射箭的方法都是韓世忠首創的。

韓世忠極擅長打以少勝多的戰役。1121年,在抗擊金軍並收復燕山府的戰鬥中,韓世忠率50騎在滹沱河風馳電掣追殺金軍2000餘騎。宋欽宗即位後,隨內侍官梁方平屯駐睿州(今河北睿縣),梁方平的軍隊防備不力,軍士不善騎,甚至在馬下扶鞍而行,金軍迫近時,數萬人倉卒奔潰,韓世忠拚死突圍,得欽宗召見,授選鋒統制。此後,他又以不足千人兵馬平定淄州、青州叛軍數萬之眾。

1125年,金軍首次南侵,攻下真定(河北正定),韓世忠率兵往趙州(今河北趙縣)迎敵,金軍圍城,趙州城糧盡援絕,多數人主張突圍,韓世忠卻趁雪夜率300勇士直搗敵營,使金軍驚慌失措,甚至自相殘殺,天明時主將被殺,餘眾一哄而散。

1127年,金軍二次南侵,攻破汴京,擄徽、欽二宗北歸。高宗在南京應天(今河南商丘)即位。韓世忠奏請遷都長安,派軍收復河北、河南失地,而一心只想保住皇位的高宗卻遷都去了揚州。1128年,東京(即汴京)留守宗澤憂憤成疾而亡,金軍因後方無人牽制,再次大舉南侵,萬人襲取揚州,高宗倉惶渡江,經常州、無錫、平江(今江蘇吳縣)南走杭州。韓世忠隨同轉戰江南,曾被金軍主力擊破於淮陽,出走鹽城方得脫身。叛將苗傅、劉正彥逼高宗退位,韓世忠從海路趕到常熟與張俊等相約,又往秀州(今浙江嘉興)修理戰具,斬叛將使者,進軍臨平(今浙江餘杭東北),捨身力戰,擊退叛軍兩千,又沿浙江揚州、信州進兵擒獲叛將,斬殺其主。被封為武勝軍節度使、御營左軍都統制。

1129年,金軍乘江防未固,兩路渡江,連破建康(今江蘇南京)、杭州、越州、明州(今浙江堇縣),高宗乘樓船逃往海上,金軍海路追擊300里未能追上,恐歸路被斷,遂於1130年春沿運河北撤。韓世忠迅即連夜率部八千直趨鎮江焦山寺(鎮江東北9里)等險要之地,斷定敵軍一定要登金山(鎮江西北7里)龍王廟查看軍情,遂派幾百名士兵埋伏於岸邊和廟內,約定擊鼓為號,由岸邊伏兵先殺入,廟內伏兵隨後殺出,夾擊捉敵。不料金軍五騎闖入廟內時,廟內伏兵喜出望外竟不待鼓聲先衝殺出來,敵返身而逃,其中一墜馬又倉惶跨馬逃離的穿紅袍、系玉帶者正是金軍統帥兀朮。兀朮急欲渡江,與韓世忠軍江中會戰,兀朮在南岸,韓世忠部沿北岸,邊打邊行,一日接戰數次,每次韓世忠皆站在高大海船之上親自指揮,夫人梁紅玉也身披盔甲親擂戰鼓助威,宋軍士氣高漲,正是:「十萬敵兵來假道,八千驍騎截中流」。

兀朮又以送還財物、奉獻名馬為條件請求借路渡江,遭嚴詞拒絕,於是退往長江下游的黃天蕩(今江蘇江寧東北80里),此處水面寬闊,前無出路,退路遭韓世忠封鎖,一時無計可施,後採納他人獻策,連夜沿黃天蕩東北10里處已淤塞的老鸛河掘三十里大渠通秦淮河,再循路向建康逃走。

逃至牛頭山又遭岳飛伏擊,岳飛乘勝收復了建康。兀朮退至長江渡口後,欲從東西兩面渡江夾擊韓世忠部,韓世忠令工匠連夜打制一端裝系大鐵鉤的鐵索,發給土兵。次日,微明時分敵船前來。韓世忠令兩隊渡船環繞敵後,精壯士兵以鐵索鉤住敵船奮力將敵船鉤翻。兀朮無奈又懸賞求得一策:乘海風停息,宋軍海船風帆無力不便行駛,以輕便戰船射火箭襲擊宋軍海船所懸草編之物。第二天,海風驟停,敵箭如雨,煙焰滿江,宋軍猝不及防,敗退70里,兀朮乃得在被困48天後乘機渡江。

1134年秋,金與偽齊聯兵70多萬進犯淮南,南宋派魏良臣出使金朝求和,韓世忠率軍從鎮江趕往江北大儀(今揚州西北)迎敵,命令士兵伐木築柵,自斷退路,激勵士氣。待魏良臣行至揚州,急令軍士拔灶停炊,謊稱:奉命退回鎮江,見魏快馬馳離,又迅即指揮士兵布設五個營陣、20餘處埋伏,約定聞鼓聲出擊。金軍得魏良臣密報,立即派鐵騎兵奔襲揚州,行至距大儀5里的長江口,鼓聲砰然大作,伏兵殺聲四起,「背嵬軍」(衛隊)各持長斧,上劈人胸,下砍馬腿,金軍紛紛落馬陷入泥塘,韓世忠親率精騎八方襲來,金軍別將撻勃也等200餘人被活捉,與此同時,在高郵、亞口等地的部將也頻傳捷報。韓世忠又追殺金軍抵淮河岸,金軍潰散,奪路而逃,爭擠落水淹死無數。從此,韓世忠得「武功第一」稱號。
1136年,高宗授韓世忠武寧和安化軍節度使、京東和淮東路宣撫處置使,司府設楚州(今江蘇淮安),韓世忠常身披草衣與軍士一起勞動,梁夫人也編葦蓋屋,編練軍隊3萬,扼守淮河,又聯絡山東義軍,力圖恢復兩河地區。次年,金廢偽齊,韓世忠請求全軍北伐,恢復中原,秦檜令韓退駐鎮江。韓世忠上奏10餘次,反對議和,要求護衛江淮,願率先迎敵,以死報國。朝廷不准其行。

1139年,秦檜代高宗跪拜金使,稱臣議和。次年,金朝內亂,毀約南侵,韓世忠領兵圍攻淮陽。大敗金援軍於溝口鎮,被封英國公。轉年,又奉命救援壕州(今安徽鐘離),在聞賢驛指揮騎兵暗夜攻金軍,趕到濠州城已被攻破,遂與金軍於淮河邊大戰,後因歸路被金軍放樹堵塞,回師。金軍渡河北去,不敢再犯。

同年,秦檜收韓世忠、張俊、岳飛兵權,召韓世忠赴臨安任樞密使,韓世忠仍堅決反對議和。秦檜又陰謀挑動三大將之間矛盾,然後逐個剪除,使張俊、岳飛以檢閱為名,拆散韓家軍,又使人誣陷韓世忠圖謀重掌兵權,岳飛將此事秉公急報韓世忠。

當岳飛蒙冤,滿朝文武懾於秦檜淫威,一個個鉗口結舌,噤若寒蟬,只有韓世忠挺身而出,詰問秦檜:有何證據證明岳飛謀反?秦檜以「莫須有」答之,韓世忠憤然:「『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在岳飛被害之後,梁紅玉隨韓世忠回到臨安,拚死保護過岳家後代。

在秦檜任宰相其間,許多不隨秦的忠義之士都遭受不測。秦檜唆使親信彈劾韓世忠,韓世忠憤而辭職,閉門謝客。

韓世忠晚年潛心修煉佛法十餘年,自號清涼居士,絕口不言功名。1151年逝,被追封為通義郡王,葬於江蘇吳縣靈巖山西南麓。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