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9日下午,韓國東洋文化研究所所長崔成鐘觀賞了神韻世界藝術團在韓國首爾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er of Korea)的第七場也是最後一場演出。(趙潤德/大紀元)

研究所所長:感悟神韻對人類的愛 非常神聖

2023年02月19日 | 23:53 PM

【大紀元2023年0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趙潤德韓國首爾報導)韓國東洋文化研究所所長崔成鐘觀賞神韻演出後,對神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理念,產生深度共鳴,他說,「感受到(神韻)對人類的愛,我從演出中接收到這種非常神聖的感覺。」

2月19日下午,神韻世界藝術團在韓國首爾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er of Korea)進行了第七場演出,神韻在韓國巡迴行程,也在當天劃下完美句點。崔成鐘趕搭上神韻此行的末班車,感到這份因緣有些不可思議。

崔成鐘資歷豐富,除擔任東洋文化研究所所長外,還由於畢生熱愛孔子學說,擁有國家無形文化財第85號釋奠大祭(中國古代儒家祭禮儀式)的專業,目前是典禮研究委員會諮詢委員,同時也是朝鮮半島歷代王朝最高學府、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成均館」典禮委員長。

崔成鐘是在好友的引薦下,第一次觀賞神韻演出。在他名片上的名字前,印有「天啟雲象」四個漢字,崔成鐘解釋這是他曾經在夢中獲得的點悟,意思是指「得到上天啟示的人」。所以他覺得今天能進場觀賞神韻,在演出中看到了天國世界的聖境,好像應驗了夢境一般,他說,「如夢幻般的美好啊!這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由於深受孔子思想薰陶,崔成鐘表示,他特別喜歡《學子抒懷》這齣舞劇,從中也得到啟發,他說,「儒生們聽到孔子的話後,打心裡覺醒了,是知性的一面醒悟了。」

他理解屏幕打出「為民解疾苦」的詩句,「意思就是10年拜師學習,各自功名成就後,應該為民解疾苦吧!」「所以學子們常說心中有天,心中常有孔子或老天。人的心啊,只有方寸空間而已,所以要一生學習,學習後(將所得)凝聚到心中去,將來(胸懷大了)可以容天下。」

崔成鐘本身有一股「活到老 學到老」的精神,他描述自己成長學習的經歷:「我今年已經82歲了,從5歲開始學習漢文,在成均館學習倫理、道德、禮節等所有的、人應該走向的正確道路,也就是學習孔子教導的學問。目前還在韓國YCN(儒林電視臺)拍攝讀書節目,就是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從我們國家向全世界傳播。」

「所以我平時只要看到孔子像就會去拜,我心中常有孔子。」崔成鐘說,演出中,當孔子顯現的時候,「我有一種天降甘霖的感覺。」「因為我喜歡孔子嘛,所以學習後,我也成為一名儒生,要為所有的人發揮人類的愛,讓他們脫離痛苦。」這是他對《學子抒懷》一劇的感悟。

崔成鐘感佩神韻傳遞的「真、善、忍」信念,他說,「藝術家們也是遵循古代聖賢走過的路,他們也是以這個作為準則走過來的。」「可是現代文明進來了,外國文物進來了,這些傳統的東西,漸漸失落了。從這個基礎上講,神韻在以嶄新的方式,提醒我們(找回傳統價值),通過舞蹈在起著這樣的作用。」

當崔成鐘得知神韻不能在中國演出時,忍不住感嘆道,「這些都是孔子思想裡的禮儀呀!它(中共)不知道這個道理,只在乎蠅頭小利。現代的人認為學習禮儀好像會吃虧,但是學習後變成『德』。這是天地(造物者)沒有所求,無條件給人的(禮物)。(接受的人)就能得到數不清的福分。」

他進一步對中國當權者提出建言,「作為大國,中國應該以後要多研究孔子思想,人類現在所承受的痛苦,都是因為環境(等各種)污染造成的疾病,所以想解決精神上的痛苦,需要孔子思想。」崔成鐘篤定地說道,「以後,神韻會提供幫助的。」

崔成鐘表示,他想把神韻傳達給世界的(美好)資訊,傳遞出去,「我正在發揮個人的力量,希望能起到一些作用。」

最後崔成鐘向神韻表達了內心的敬意,他說,「所有神韻演員為了演出,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我要給他們禮讚,慰問他們,我希望神韻成為世界文化的中心。」

責任編輯: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