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肩頸、下背部疼痛難耐 中醫提小針刀、浮針緩解

北市中醫師公會7日舉辦記者會,說明中西醫治療疼痛新趨勢,除西醫治療外,若能結合中醫的「小針刀」、「浮針」介入療法,將有助於緩解疼痛症狀。(賴玟茹/大紀元)
人氣: 5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3年1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綜合報導)據統計,全世界有逾15億人有慢性疼痛困擾,疼痛部位以肩頸、下背部最為常見。中醫師公會7日表示,西醫能夠以藥物、手術等方式治療疼痛,但仍有其盲點,如脊椎病,即便手術治療,疼痛未必就能一勞永逸,因術後副作用多,也可能產生慢性疼痛症狀,若能加上中醫的「小針刀」、「浮針」介入療法,將有助於緩解患肌。

北市中醫師公會7日舉辦記者會,說明中西醫治療疼痛新趨勢。中西醫師蔡德祥說,據統計,全世界有逾15億人有慢性疼痛困擾,疼痛部位以肩頸、下背部最為常見,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全球有8%到11.2%的人患有慢性全身疼痛。

蔡德祥說,另據健保署2016年統計,國人十大燒錢國病,單是椎間盤突出或背痛(第七名),給付金額約 140 億,總人數約290萬人,若能有效治療和減少手術,對於國人健康或健保財政壓力幫助很大。

蔡德祥進一步說明,西醫治療疼痛種類繁多,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西藥注射)、微創手術及開放性手術等,但西醫治療仍有盲點,如筋膜炎沒有有效治療方式,又或是脊椎病,即便手術治療,疼痛未必就能一勞永逸,因術後副作用多,也可能會導致「脊椎手術後疼痛症 (FBSS)」,產生慢性的疼痛症狀。

中醫「小針刀」、「浮針」也能治療疼痛症狀,但均為自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傷科主任黃敬軒說,小針刀是將中國傳統醫學的針灸「針」,結合現代醫學的手術「刀」的新醫療工具,其作用原理為剝離沾黏組織和疏通氣血阻滯。

黃敬軒表示,慢性軟組織損傷的根本病因,是人體動態平衡失調,如黏連、攣縮、疤痕、堵塞,進而使四肢及軀幹,出現痛、麻、脹、酸等情形,以小針刀治療時,能剝離肌肉及韌帶、神經、血管間軟組織黏連病變,鬆解肌肉,重新改善血液循環,恢復肢體正常生理功能,進而消除炎症酸痛。

至於「浮針」方面,亞洲大學復健科主任周立偉表示,大家平常只重視肌肉的功能,卻常忽略肌肉的病理,臨床上觀察,身體的疼痛問題與長時間姿勢不良、過度使用肌肉所造成的。

周立偉分享,患肌常會有三大表現,包括疼痛、力量減弱,及活動功能受限,浮針治療能在肌激痛點肌肉(患肌)周圍或皮下組織,進行掃散的針刺活動,同時配合再灌注,進而緩解疼痛症狀。◇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