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二十三

六歲時的喬治‧華盛頓沒有砍櫻桃樹嗎?

作者:宋闈闈
小喬治‧華盛頓向父親承認是自己砍了櫻桃樹。版畫,約作於1846年。(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416
【字號】    
   標籤: tags: , ,

今天,我們來談論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眾所周知的國父、美利堅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憲法》的奠基者——我們會以什麼樣的角度,來回望這位歷史人物呢?

誰是喬治‧華盛頓?一位蓄黑奴的農場主?一個在戰爭中常常打敗仗的指揮官,憑藉偶然的機緣而登上歷史舞台的幸運兒?一個在今天的「黑命貴」運動中,被推倒雕像的開國先父,美國總統,同時也是一名蓄奴的奴隸主?

喬治·華盛頓雕像。(Shutterstock)

眾所周知,華盛頓自小失去父親,並因此失去了受教育的經濟基礎,過早自立,飽經人世風霜洗禮。而關於父親和小喬治的相處,流傳於世的就是櫻桃樹的故事了。喬治六歲時,得到父親送給他的一把小斧頭,於是菜園裡的豌豆梗、父親剛剛種下的一株小櫻桃樹就遭殃了。父親當然很生氣,但家裡男孩多,一時不確定是哪一個幹的。

小喬治呢,心裡很害怕被懲罰,但天生的榮譽感,使得他向父親承認,是自己用斧頭砍了櫻桃樹。這一父子在櫻桃樹前的畫面,在弗農山莊的彩色玻璃花窗上保存,經年隔世,栩栩如生,是華盛頓一生故事的開篇,是他作為一個聖人典範,給這個世界講述的第一個關於華盛頓的故事。

多少代的孩子們從櫻桃樹的故事裡學到:不要撒謊,要講真話,即使害怕被懲罰,也要克服恐懼,忠於內心做一個誠實的孩子。這個故事流傳上百年,塑造了一代一代美國兒童的品質。

在1900年代,美國本土有了另一種刺耳的聲音,指責這個作者過於美化華盛頓的一生,有意神話這位第一任美國總統,使得他成為國民道德上的楷模,因為這本書籍太過暢銷了,應該是作者有意為之的商業炒作,故意神話了本來只是普通農夫的喬治‧華盛頓的品德,讓他從小就具備不同於一般人的品質。這樣的指責經過百年發酵,到今天,已經成了一個「常識」,那就是,華盛頓兒時用父親送的斧子砍櫻桃樹——這只是一個謊言,是書商的包裝和炒作。這本書是fiction(小說),而不是biography(傳記)。

實際上,這個寫了世界上第一本喬治‧華盛頓傳的作者梅森‧洛克‧威姆斯(Mason Locke Weems),他是一位虔誠的牧師。在數百年來林林總總各種文字的華盛頓傳記作者中,威姆斯是唯一一個和華盛頓本人交往過的傳記作者。喬治‧華盛頓還活著的時候,這位作者在弗農山莊做過客,在他的書中,也記下了許多和喬治‧華盛頓一起生活過的當地人的回憶。櫻桃樹和華盛頓小時候被父親教誨的故事,就是一個熟悉華盛頓家,自幼和喬治一起長大的當地老太太的講述。看得出來,傳記作者本人為這本書,投入了心力和時間。說他特意杜撰,是後世的讀者們時移勢易,不再相信美德,辜負了他積年累月的採訪。

第一本喬治‧華盛頓傳的作者梅森‧洛克‧威姆斯(Mason Locke Weems)。(公有領域)

我們再說說作者的背景。威姆斯牧師生於1759年的馬里蘭,按照北美殖民地的習俗,10歲左右就被送到宗主國求學。1770年代,他在愛丁堡學醫,到1780年代,他的志趣發生了一個轉變,去倫敦學習神學(theology)。也就是說,威姆斯遠離了整個獨立革命的戰火硝煙,等再次回到馬里蘭,他已經從大英殖民地的小民,變成了美利堅合眾國的公民。

1784年,他在馬里蘭成為了教區牧師,兼任一所女子學校的牧師,長期對非洲黑人傳教,並成立慈善救助機構,幫助當地的寡婦和孤兒。這些信息表明,這個人口碑很好,是很受公眾信任的,為人開明且仁慈。並且,威姆斯牧師還成為了一名遊走旅行的牧師,到偏遠的鄉村牧場,去傳播上帝的福音。因為偏遠地區買書也不方便,順道呢,他還兼職售書,如《聖經》、福音書等等​​。

1790年代初,因為婚姻的關係,威姆斯牧師移居到了弗吉尼亞州,和妻子一起開了個書店,涉足書籍出版行業。因為他依然是職業牧師嘛,常常去弗農山(Mount Vernon)的教區教堂佈道,由此走進了喬治‧華盛頓的生活。

華盛頓將軍慷慨支持了牧師最初的書籍出版事業。威姆斯的出版業,主要是出版佈道的宗教書籍,在亞當斯和傑斐遜競選總統時,跟風出些時行暢銷的小冊子。同時呢,他出版了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的書,在當時這是很有爭議的一件事。

托馬斯‧潘恩在獨立革命時期因《常識》一書聲名大噪,但這個人在革命後,因為又寫了反對基督教條,主張自然神論的《理性時代》,而被視為無神論者,一時在北美惡名昭著,據說潘恩去世時僅有6個人參加葬禮。而威姆斯牧師的行為表明了,他是一個不為外界風向左右,有著自己清晰見解和價值判斷的人。

1799年聖誕節前夕,華盛頓將軍過世。1800年,威姆斯出版了自己為華盛頓將軍所寫的傳記《喬治‧華盛頓生平錄》(A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Death, Virtues and Exploites of General George Washington)。這本書傳播極廣,影響力巨大,可以說塑造了幾代美國人的整體價值觀。

我們僅舉一例,第16任美國總統林肯,他小時候家裡極窮,童年時唯一的一本讀物,就是這本華盛頓傳記。毫不誇張地說,這本傳記塑造了林肯總統的志向和人生路。

說回威姆斯牧師,後來他還出版過本傑明‧富蘭克林老人的文集和傳記,等等。這些履歷都證明了,威姆斯牧師為華盛頓將軍寫的傳記,是值得我們信任的。倒是這種推翻人設的否定,值得我們警惕。

6歲的喬治向父親承認,是自己砍斷了櫻桃樹,這是一個品德經歷,並不是一個超出常識的神蹟,一個通過邏輯和常識就能推翻的美化,那麼後世的人為什麼一定要否認這個品德經歷呢?要去抨擊一個6歲孩子不肯撒謊是一個杜撰——這種推翻傳統的抨擊,帶給美國人民的意義,是在糾偏呢?還是在摧毀傳統信念?這是值得今天的我們深思的。

點閱【華盛頓將軍系列】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李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 天燈, 放天燈, 天燈節, 台灣, 平溪
    黃曆正月十五夜稱「元宵」,又稱「上元」「元夕」「燈節」。這一天裡,人們鬧元宵,吃元宵、猜燈謎、結伴賞花燈,古代詞人也把賞燈會情景寫進詩詞。寫元宵燈會的詞,不計其數,而南宋辛棄疾的一闋《青玉案‧元夕》,則千古長在人心。詞中有元宵的勝景,詞中對燈節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