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采風】仙鶴報恩 做人妻女

作者:脩實
仙鶴報恩的民間故事是一則日本家喻戶曉的傳説。(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97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日本有很多民間傳説故事,大多簡潔、質樸、有趣,卻又富有深意。在時光緩緩的昔日,仙鶴報恩的民間故事是一則日本家喻戶曉的傳説,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文化意義,反映怎樣的精神境界呢?

仙鶴變少女報恩

很久很久以前,在某地住著一個老爺爺和老奶奶。一個寒冷的雪天,老爺爺去城鎮賣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隻鶴被套子套住,那隻鶴越掙扎套子勒得就越緊。老爺爺覺得十分可憐,就説「你別動,我來救你。」老爺爺將鶴從套中解開後,鶴便向山裡飛去。

老爺爺在路上解救了一隻鶴,無意間結了善緣。(Shutterstock)

回家後,老爺爺將此事告訴了老奶奶。這時,聽到門外有人敲門。

「哪一位呀?」

老奶奶將房門打開。只見一位美麗的姑娘站在門前。

「這麽晚了,實在對不起。因為下大雪,我迷路了。您能不能留我在你家住一宿?」

「你看,我家很窮,連多餘的被褥都沒有。如果您不嫌棄的話,就住下來吧。」

姑娘聽到老奶奶答應了她,十分歡喜,於是就住了下來。

第二天、第三天,連續降大雪。就這樣過去了數日。

姑娘心地十分善良,每天為老爺爺老奶奶做飯、洗衣服,一應家務全做。臨睡覺前,還給老爺爺和老奶奶按摩肩背。

一天,姑娘說:「與其讓我去不認識的親戚家,莫不如讓我留下來,當你們的女兒吧。」

老兩口沒有孩子,十分歡喜,就答應了姑娘的請求。此後,他們就像對親生女兒一樣對待她。

一天,姑娘對老爺爺和老奶奶說:「我想織一匹漂亮的布,能不能買些線回來?」

老爺爺馬上買回了一些線。於是姑娘開始織布,並對二老說:「我現在就織布,織布期間,請二老一定不要偷看我的房間。」

「知道了。絕不會偷看的。你就好好織布吧。」

於是,姑娘將自己關在屋子裡,開始織布,織了一整天,到了晚上仍不出來。次日依然如此。老爺爺和老奶奶只能聽到織布機發出的織布聲。

到了第三天晚上,織布機聲停止了,姑娘捧著一匹布從房間走了出來。老爺爺和老奶奶發現,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布,格外漂亮。

姑娘說:「這布名叫鶴織布,父親明天拿到城裡賣了吧。還有,再多買些線回來。」

第二天,老爺爺拿著姑娘織的佈,來到城裡,沿街叫賣道:「這是鶴織布,有沒有要買的?這可是鶴織布啊!」

老爺爺將布高價賣了出去,又買了些線和其它物件後,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

第二天,姑娘又織布。這次織的更好,賣了更高價錢。老兩口一下子就富裕了起來。

可是,當女兒將自己關在屋裡織第三匹布時,老奶奶出於好奇心,終於忍不住了,對老爺爺說:「這姑娘是怎麽織出這麽漂亮的布來的呢?我偷著看看,就看一眼。」

就這樣,老奶奶最終違背了對姑娘的承諾,偷偷從門縫向屋内望去。房間裡,不見了姑娘,只見一隻鶴用長長的嘴從身上一根一根的拔下羽毛,並將其織入絲線裡。那隻鶴的羽毛大部分已被拔光,顯得十分憔悴……

正當老兩口看得目瞪口呆之際,女兒停止了織布,捧著織好的布走出了房間。

「爸,媽。你們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就是那隻被父親從套中解救的鶴。為了報恩,我來到這裡。但是,當我的真容被看到後,我就不能呆在這裡了。感謝這些天對我的關照。」

説罷,姑娘展開雙臂,頓時變成一隻鶴,飛上了空中。鶴在房子上空盤旋了幾圈後,鳴叫著向大山裡飛去。

那隻鶴鳴叫著向大山裡飛去。(Shutterstock)

仙鶴作妻報恩

以上的故事,是日本仙鶴報恩流傳最廣的版本。此外,廣為流傳的還有仙鶴妻子的傳説。山形縣的南陽市,就有如下的傳説。這個傳説,江戶時代被記錄在書籍中,是日本史料中最早的相關記載。在漆山地區,有許多地名與仙鶴報恩故事有關,如鶴卷田、羽付、織機川等等。另外,還有一座古刹叫「鶴布山珍藏寺」。以下是故事梗概。

從前,在織機川畔的二井山,住著一個人,叫金藏,他為人正直、心地善良。在去宮内町回來的路上,看到一個年輕人在折磨一隻被綁著的鶴。金藏覺得鶴很可憐,就將身上帶的所有的錢都拿出來,買下了這隻鶴。然後,他解開繩子,放了它。那隻鶴高興地在高空中盤旋了幾圈後飛走了。

時過不久,一天晚上,金藏家來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她懇求說,請你娶我為妻吧,讓我為你幹活。金藏再三拒絕,她都不肯離開。無奈,金藏只好將她留下。這個女子是織布能手,她織的布非常值錢。

一天,女子說:「夫君,為了報恩,我將要給你織一樣東西。但是,七日内,你絕不能看我的房間。」隨後,她便將自己關在房間裡,只聼到織布聲,日以繼夜。到了第七天晚上,金藏終於忍不住了,心想:她究竟在織什麽布呢?於是,他躡手躡脚地靠近妻子織布房的窗子,向裡望去。不料,他出於驚恐,不由自主「啊!」地叫了一聲。原來,織布的不是妻子,而是一隻鶴!它將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下織成布。那隻鶴已十分瘦弱,身上的羽毛幾乎都拔光了。

隨著金藏的叫聲,織布聲戛然而止。
那隻沒有了羽毛的鶴十分哀傷地說:「夫君,我要你不要看,你為何不聽我的話呢?正如你所看到的,我不是人,是你此前救下的那隻鶴。我現在織布,就是為了報恩。這是用我的羽毛織成的諸佛菩薩圖曼陀羅。這也是我給你留下的遺物。我走了,再見!」説罷,便不見了蹤影。

仙鶴不忘人的救命之恩。(Shutterstock)

金藏違背了承諾,十分羞愧。他因此也感悟頗多,於是出家為僧。為了收藏妻子留下的那個曼陀羅,他建造了一座寺院。該寺院起名叫金藏寺,後更名為鶴布山珍藏寺。

【後話】

山形縣南陽的珍藏寺,據説就是仙鶴的丈夫金藏於寬正元年(1460年)皈依佛門時所建,而鶴羽毛織品作為鎮寺之一寶收藏在寺院内。遺憾的是,仙鶴織的諸佛菩薩圖曼陀羅,在火災中被焚毀,已不復存在,現今僅留下古刹的古風禪韻和美好的傳説。該寺院,大名伊達正宗(1567~1636年)時代已成名刹,寺院内山門與庭院等十分諧和,梵鐘名為「夕鶴之鐘」,上鑄有仙鶴報恩圖。該寺佛教氛圍分外濃鬱,尤其是遍布紅葉的金秋,徜徉其中,大有身心被洗淨之感。

日本民俗學大家柳田國男(1875~1962年)所編《全國昔話記錄》(1932年)第一編《佐渡昔話集》中,編入了《鶴妻子》,這是從民俗學角度對該故事的首次定位,也因此使鶴報恩的故事迅速普及。此後,以仙鶴報恩故事為題材的文藝作品輩出,較有名的有木下順二的戲曲劇本《夕鶴》(1949年)、歌劇《鶴妻子》(1949年)、東寶映畫的電影《鶴》(1988年)等等。

有趣的是,中國自唐代就有「鶴氅裘」之説,就是用鶴羽毛織的布所做的衣服。而且,這種布料,不但在中國,在韓國、日本自古也都被視為最高級的針織品。昔日,一些名人、道士曾穿過「鶴氅」,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孔明就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

其實,日本東北地區自古就有用鶴羽毛織布的傳統,只是隨著時代演化漸漸被忽視了。據説,現在當地能織鶴羽布者已寥寥無幾。

人類文明因時期、民族、地域、風習不同,使得文化形態千差萬別,林林總總。然而,無論時勢如何變化,各文化中卻又有相通、相同且亙古不變的東西,如:善惡有報、知恩圖報等等。這些,可謂普世價值。仙鶴報恩故事中所蘊含的普世道理正是:為人要言而有信,處世要知恩圖報。@*

─點閱【東瀛采風】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 天燈, 放天燈, 天燈節, 台灣, 平溪
    黃曆正月十五夜稱「元宵」,又稱「上元」「元夕」「燈節」。這一天裡,人們鬧元宵,吃元宵、猜燈謎、結伴賞花燈,古代詞人也把賞燈會情景寫進詩詞。寫元宵燈會的詞,不計其數,而南宋辛棄疾的一闋《青玉案‧元夕》,則千古長在人心。詞中有元宵的勝景,詞中對燈節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