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之五】

有巢氏架木而居 燧人氏妙悟火的奧祕

文/山海青
有巢氏教穴居。(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292
【字號】    
   標籤: tags: , , ,

概括而言,漫長久遠的三皇時期中,有五位神人治世的事蹟廣泛流傳: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

有巢氏構木為屋

太古之民,穴居而野處,搏生而咀華,與物相友,人無妎物之心,而物亦無傷人之意。——《路史》

遠古時代的人類,晚上穴居在野地,白天撿拾草木的果實為生,如橡樹、栗樹的果子等。他們心靈純凈,所以能夠與天神溝通,與萬物祥和相處。人類既不會傷害動物,而動物也不會傷害人,生活簡單而幸福,無憂無慮,壽命也非常長。

但是,時間極為久遠之後,人類逐漸被各種慾望污染,人心變得聰明狡詐,開始獵取動物,生食其肉,並用獸皮做成衣物以保暖。動物與人類成為了仇敵,彼此戒備、傷害。

有聖者作樓木而巢,教之巢居以避之,號大巢氏。——《路史》

人類不像動物有爪、牙、角、毒等,為了防止被傷害,上天便降生一位聖人,教導人民用木頭蓋房屋,以躲避風寒暴雨,抵禦野獸的侵襲,稱為有巢氏。

傳說,有巢氏總共傳了一百多代,相當於三千多年

燧人氏鑽木取火

雖然有巢氏教會人類用木頭蓋房子,但是當時的人生食魚肉,因而經常生病。於是,上天再次派遣一位神人降生人間,他的任務是教導人們取火熟食。

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古瑞珍/大紀元)

民知巢居未知熟食,燧人氏出焉。——《通志‧三皇志》

為了完成這項上天所交付的任務,他經常觀察天上星辰的運行,從天地間參悟了五行的屬性,知道了「火」的奧妙。同時,他開始周行宇宙各處,辛勤尋找取火的方法。

遂明國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遂木,屈盤萬頃。——《拾遺記》

一日,他來到一個稱為「遂明國」的地方。這裡沒有四季的輪替,也沒有白天晚上的區分,放眼望去,只見國土中巍巍矗立著一棵盤根錯節、廣達萬頃的巨樹,稱為「遂木」。

周行宇宙時空許久的聖人,正感疲憊,不禁坐在樹下休息,仰望著眼前不可思議的參天巨木。不久,他看到一些鴞鳥飛到樹枝上,它們用尖嘴去啄樹,啄著啄著,突然就冒出了星星般的火光。

聖人靈光一閃,隨即悟到:只要折下樹枝,用鑽洞的方式互相快速的摩擦,就能產生火苗。這位聖人也就被稱為「燧人氏」。

燧人氏一面尋找適合取火的樹木,一面教導人們烹飪熟食,烹煮後的食物,無腥膻之氣,有香美之味,人類正式脫離茹毛飲血的時代。

據傳,燧人氏傳了八世,治理天下五百三十年。

先進的結繩記事系統

燧人氏除了教會人類用火之外,還傳授人類刻木結繩記事的方法。那時人類還沒有文字,燧人氏教導人類使用抽象的符號,在木頭上刻上記號以及打結繩,以記錄天下發生的大小事。

時未有文字,燧人氏始作結繩之政,立傳教之臺,興交易之道。——《綱鑑易知錄》

做記號、結繩記事,看似簡單,其實是一種非常先進的記錄方式,可以說是神傳授給人類的一套完整而系統化的仙術,如同後來的「八卦」,或是現代的線條條碼,簡單的符號背後,有著複雜的編碼系統,所以並不是「大事則大結其繩,小事則小結其繩」那般的單純。

燧人氏,教人結繩記事。(古瑞珍/大紀元)

舉例而言,繩子可以有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分類,繩結可以有不同的形狀,代表各異的事類,繩子的粗細,再加上數目等等,就構成了很複雜的編碼系統,就像英文二十六個字母,就可以表述所有的事情了。以現代電腦科技而言,0與1二位元,已足以表達所有的事物,相較之下,上古人類的結繩記事已經比現代電腦二位元的編碼更為複雜了。

這代表上古人類已經有一套精密的記事系統,可以完整地記錄事物,也代表知識可以被記錄、累積與傳承。因此,史書記載,燧人氏的結繩記事足以「立傳教之臺,興交易之道」,也就是說,開啟了人類以教育承傳符號系統的必要性,並促進了人類交易的興起。這對遠古的人類文化而言,著實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參考資料:

1.《路史》卷五
2.《通志‧三皇志》
3.《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晉王嘉《拾遺記》
4.《開闢演義》

點閱【上古神話】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萬曆年間,江南有書生翩翩少年,品高學博,其妻以端莊秀麗聞名於家鄉,見者無不驚為「天人」。有位女尼曾說其妻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後,當返回天上。八年後果然離世,書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尋仙訪道。
  • 杜子春,隋文帝年間人,從小落魄,家境貧寒,然心氣高傲,欲利益天下貧寒之士,愛好嗜酒遊玩,未幾家財散盡,投親友故知每每被拒。剛入冬,衣寒腹空,在長安城遊街竄巷,彷徨不知自己何去何從,面帶饑寒之色,長吁短歎於東市西門,有一老者問他:「君子何故歎息?」 杜子春表白心志,歎世態炎涼,老者明其志,贈錢三百萬,不告姓名而去。
  •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講述一位漁夫誤闖桃花源,眼見世外樂土,人們悠然自得。而在《逸史》裡也有這麼一段故事:兩名懷抱遁世隱居願望之士也誤入了世外之地……
  • 唐寅 高士圖
    李司倉回家後,買了牛隻,依約定來到山下的葛藤前,但卻怎麼也找不著之前上山的路徑了。李司倉知道這是因為自己塵緣未斷,於是就返回長安去了。
  • 東方朔擁有許多異能,言行滑稽,在世間留下許多神跡傳說。李白《玉壺吟》詩中說「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漢宮臣子把東方朔視為「狂」者。東方朔則自稱隱士避世於朝廷,「所謂避世於朝廷間者」。
  • 明 沈周《廬山高》
    於英感到很奇怪,知道遇見神人了,就恭敬謝恩並請教老翁的姓名,老翁笑說:吾乃三國時徐庶是也。於英聽後,驚駭無比,正要跪下拜謝,老翁就消失不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