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之四】

漫長久遠的三皇時期

文/山海青
人皇分山川九區。(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441
【字號】    
   標籤: tags: , ,

女媧煉石補天,力挽蒼宇於巨難之後,宇宙的時空巨輪繼續往前滾動。

回首穹宇幽冥,宇宙演變的過程實在漫長,人類的歷史也太久遠,很多資料都已經散佚。現今,我們只能從零散的資料中,拼湊出些許端倪。

根據記載,宇宙經歷了重生後,人類的歷史進入了「三皇」時代。

在這個時期,天上派了很多神轉生為聖人,來到人間開創文明。這些聖人是神派遣到人間的使者,他們以半神半人的形象和狀態居住在世間,依據天神賦予的任務與指示,以廣大的神通,傳授人類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技能,開創了中華古國輝煌燦爛的「神傳文化」。

「三皇」究竟是什麼?

關於「三皇」,後世的學者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三皇就是「天皇、地皇、泰皇」三個神人;也有人說,「天皇、地皇、人皇」不是指三個神人,而是指三個漫長的時期,還分為「初三皇、中三皇、後三皇」,總共是「九皇」,每一個時期都有很多不同主事的神人。

有一首「天地人三皇歷歌」是這麼唱的:

外史先從盤古氏,更有三皇天地人。

天皇一萬八千歲,地皇一萬八千春。

惟有人皇別長久,四萬一千六百辰。

總算三皇歷年數,八萬一千六百巡。

大致而言,天皇時期大約有一萬八千年,地皇也是約一萬八千年,人皇時期最久,大約有四萬一千六百年,林林總總合起來,三皇時期可能長達八萬餘年的時間。

天皇定干支甲子,明《開闢衍繹》插圖。(公有領域)
地皇定日月星辰,明《開闢衍繹》插圖。(公有領域)

但有不同的史料認為,自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到周朝春秋時代末期,已經有二百七十六萬年了。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大概知道,三皇時期是一個非常、非常漫長的時期,遠超過人類所能想像的久遠。

在這段漫長的時期,治理我們世界的神人很多,如巨靈氏、句強氏、譙明氏、涿光氏、鉤陣氏、犁靈氏、雲陽氏、空桑氏、神民氏、渾沌氏、吉夷氏、葛天氏……等等,多到都很難準確紀錄他們的名字。

神人降世

天皇氏天靈澹泊,無為而治平,不言而俗化。地皇氏自定日月星辰之後,萬民安泰。——《開闢演義》

那時,每一個守護我們世界的神人,都是神通廣大,性情慈祥,德行完美。他們以自身的言行作為榜樣,無為而治,因此,人民也都從內心自然而然地煥發真誠、善良與包容,社會上不需要法律,更沒有任何的災禍。人們在神人的帶領與愛護下,沐浴在純淨祥和的幸福中。

參考資料:

1. 《史記‧秦始皇本紀》
2. 《路史》
3. 《開闢演義》
4. 《通志》卷一《三皇紀》

點閱【上古神話】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萬曆年間,江南有書生翩翩少年,品高學博,其妻以端莊秀麗聞名於家鄉,見者無不驚為「天人」。有位女尼曾說其妻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後,當返回天上。八年後果然離世,書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尋仙訪道。
  • 杜子春,隋文帝年間人,從小落魄,家境貧寒,然心氣高傲,欲利益天下貧寒之士,愛好嗜酒遊玩,未幾家財散盡,投親友故知每每被拒。剛入冬,衣寒腹空,在長安城遊街竄巷,彷徨不知自己何去何從,面帶饑寒之色,長吁短歎於東市西門,有一老者問他:「君子何故歎息?」 杜子春表白心志,歎世態炎涼,老者明其志,贈錢三百萬,不告姓名而去。
  •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講述一位漁夫誤闖桃花源,眼見世外樂土,人們悠然自得。而在《逸史》裡也有這麼一段故事:兩名懷抱遁世隱居願望之士也誤入了世外之地……
  • 唐寅 高士圖
    李司倉回家後,買了牛隻,依約定來到山下的葛藤前,但卻怎麼也找不著之前上山的路徑了。李司倉知道這是因為自己塵緣未斷,於是就返回長安去了。
  • 東方朔擁有許多異能,言行滑稽,在世間留下許多神跡傳說。李白《玉壺吟》詩中說「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漢宮臣子把東方朔視為「狂」者。東方朔則自稱隱士避世於朝廷,「所謂避世於朝廷間者」。
  • 明 沈周《廬山高》
    於英感到很奇怪,知道遇見神人了,就恭敬謝恩並請教老翁的姓名,老翁笑說:吾乃三國時徐庶是也。於英聽後,驚駭無比,正要跪下拜謝,老翁就消失不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