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作家布羅瑟頓新書《光之焰》

—— 一位綠色貝雷帽軍醫的真實故事

人氣 155

【大紀元2021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梅編譯報導)在2021年5月31日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里根總統基金執行董事海布施(John highbush)邀請《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布羅瑟頓(Marcus Brotherton)介紹他的新書《光之焰》(Blaze of Light)(綠色貝雷帽軍醫加里·貝基奇(Gary Beikirch)鼓舞人心的真實故事)。新書講述了貝基奇在越南的經歷,以及回家後身體、思想和靈魂所經歷的康復過程。貝基奇目前正在和胰腺癌奮鬥。他祝福讀者「在生活中一切順利」說:「當我們愛他人時,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生活中重要意義,而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據國家榮譽勛章博物館資料,貝基奇19歲加入陸軍。在完成了特種部隊資格課程後,他於1969年7月作為輕武器和醫學專家被部署到越南,後為陸軍特種部隊空降支隊B-24的軍醫。在1970年4月1日凌晨3點的北越軍隊對達勝營地(Dak Seang)的襲擊中,貝基奇在幾次受傷以及無法行走的情況下仍幫助受傷的士兵,一個15歲的山地男孩德奧(Deo)作為保鏢一直跟隨他,先是受傷、後為保護貝基奇而犧牲。貝基奇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沒做什麼,「除了我有一個了不起的朋友德奧」。

1973年10月15日,貝基奇中士因其勇敢及對使命和戰友的無私奉獻而獲得榮譽勛章(Medal of Honor);他還獲得了紫心勛章、傑出服役十字勛章、銀星勛章、銅星勛章、越南英勇十字勛章,戰鬥軍醫徽章和越南空降翼徽章。榮譽勳章是從美國南北戰爭之後不久設立的,由林肯總統簽署,到現在有3,500名獲獎者,是美國最高和最負盛名的軍事勳章。布羅瑟頓說:「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就有1600萬人在服役,所以榮譽勳章非常難得,是給那些最勇敢的人。」

布羅瑟頓說,貝基奇獲頒勳章後,在接下來的七年裡都沒碰過它,他想弄清楚為什麼那麼多的人死去,而他還被允許活著?為什麼自己會獲獎?如果戴上勳章,又意味著什麼?那些和他一起經歷越戰的老兵們說「你必須戴上它,為每個舉止高尚並為這個世界服務過的人戴上獎章」。

加入綠色貝雷帽

60年代是美國歷史上的一段艱難時期,布羅瑟頓說:「我那時還是個孩子,父母和他們的朋友們每晚都看新聞、議論著越戰:美國是否應該參戰?是否要保護其它國家免受共產主義侵略?如果北越(越共)打敗南越,周邊國家是否會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也會倒下?美國會不會陷在那裡?在美國國內浩大的反戰抗議下,人們是否應該去服役?」

「那個年代有很多人在嘗試毒品,貝基奇說他當時酗酒……有一天他在大學校園裡看到一位穿著軍服很有魅力的人,他覺得穿上這樣的服裝可以向女友展示一下。然後他參加了部隊訓練,感受到一種英雄氣概,後來成了綠色貝雷帽的一名醫生。他沒有想過殺死敵人,而是覺得通過自己的服務可以幫助其他的人,讓人們有一個好的生活。」

布羅瑟頓介紹說:「貝基奇並不想去越南,但是他喝醉了還有其它糟糕的事被抓住,法官讓他在去越南和進監獄之間做選擇,貝基奇選擇去越南。」

為別人考慮

貝基奇到達越南營地後,看到藥房的牆上寫著這樣的話:「要真正活著,你需要接近死亡,對那些為之奮鬥的人來說,生命有一種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的含義」。

貝基奇來到達勝營地後,雖然沒有接受過醫學培訓,但他在那裡治療受傷的人,並照顧旁邊部落的病人、幫助接生嬰兒和治療牙病。貝基奇是在沒有父親的環境下長大的,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他感受到了愛戴,覺得找到了一個屬於他的部落。他們一起打排球,帶孩子們游泳,晚上掛起白色床單一起看約翰·韋恩(John Wayne)主演的電影,貝基奇將那描述為叢林裡的香格里拉,作為部落的名譽成員他已經完全融入其中。

部落的人很高興美國人參戰,他們想保留自己的傳統文化說:「請幫助我們生存下去。」這是貝基奇感受到的:「真正的戰士不是為他眼前討厭的東西而戰,而是為保衛他身後喜愛的事物」。

從越南回來後,貝基奇取得了心理學和教育學碩士學位,還擔任了多年的中學輔導員。一次他在中學課堂上談到藥房牆上的話,一個小傢伙覺得這句話很矛盾,貝基奇解釋說:「這意思是你認為別人和你一樣有價值,也可能比你更有價值,你捨命為別人服務;我可以為了你的願望而把我的放在一邊,我們可以一起建造你所希望的事。」

救助生命

布羅瑟頓說,那個村莊處於一個戰略位置,靠近越共從北到南的主要供應線「胡志明小道」。1970年4月1日,越共躡手躡腳地趁著黑夜將營地和村莊徹底包圍,用了近萬名士兵要把這個地方拿下。當時村子裡有12個綠色貝雷帽戰士,還有400名在接受訓練的土著戰士,然後是2,300名婦女、兒童和老人,那裡是人們的家園,真的不是一個軍事哨所,對裡面的人來說是寡不敵眾,人數24:1。

儘管美軍有空中的支援,但營地和村莊完全處於敵方炮火之下,貝基奇是首席衛生官,在雙方交火不久就在搶救傷員中受傷了,先後在腹部、腿部還有脊椎處。脊椎處的彈片讓他腰部以下癱瘓無法移動,一個不能動的醫生還有什麼用?但貝基奇覺得自己的上半身還有知覺,頭腦還清醒,他叫助手「帶上我,拖著我,幫助我繼續做我的工作」。布羅瑟頓說,那是他聽過的永遠難忘的三句話。

兩個助手半抱半拖地把貝基奇從一個傷員那拖到另一個傷員處,貝基奇得以繼續挽救生命。貝基奇回憶當時有種靈魂出竅的體驗,從自己的身體裡站起來,看著周圍的戰場。

德奧是部落裡年僅15歲但經驗豐富的戰士,他了解叢林裡的事,那個部落的男孩12歲就成人了,要去保護他人並開始拿起槍去戰鬥。貝基奇和德奧是親密合作的朋友,戰鬥中德奧一直跟著貝基奇,是幫助他移動的助手之一。炮彈不斷地落下,德奧撲到了貝基奇身上,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他。當煙霧消散後,貝基奇還活著,德奧卻走了。德奧之前曾經多次對貝基奇說:「我沒有父母,你是我的朋友和家人,我發誓要保護你,你去哪裡,我就去哪裡,如果你死了我也會死,我會把我的生命給你。」貝基奇意識到,年輕的德奧把生命留給了他,讓他能活下來去幫助更多的人。

戰後,貝基奇在擔任中學輔導員時對學生說:「取得成功和領悟重要意義有很大的不同,德奧對我的意義重大,當您成為某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時,他也成爲了您生活中的一部分。德奧不到16歲,沒有從學校畢業,但他能夠去愛和關心別人,去犧牲自己,這就是品格。」

在生死間掙扎

貝基奇被直升機送到日本的醫院住了六個月,後又經過了很多年才逐步痊癒。他以前喝醉過很多次,但在醫院裡才了解到那種身處黑暗中的感覺,他在死亡的邊緣掙扎著,覺得自己的精神和靈魂都成了碎片,控制不了任何事。作為一名綠色貝雷帽軍醫,他覺得自己還有任務要去完成,但現在的問題是,在死神一次次逼近時,「我無法讓我自己活下來!」

23歲的貝基奇之前沒有任何信仰,在他昏迷不醒時,有位牧師每天都來看他並為他祈禱,人們還在醫院的小教堂為他祈禱。終於有一天,貝基奇能夠說幾句話,牧師問他是否願意一起祈禱,貝基奇說:「我不知如何祈禱,我也不知道向誰祈禱。」牧師說沒有關係,神會聽到。一直徘迴在生死之間的貝基奇說:「上帝,如果您是真實的,請幫我活下來。」

儘管體內仍有一些金屬彈片,但貝基奇最終清醒並恢復了走路的能力,他決定回到大學學習,然後成為一名醫生。

當時美國一片反戰之聲,退役的越戰老兵不受歡迎,沒有慶祝活動,甚至被人們嘲笑。海布施提到,那時人們稱從越戰歸來的老兵為「嬰兒殺手」,但貝基奇是接生嬰兒的人,這真是一個可悲的諷刺。

大學的校園不是一個安靜的地方,貝基奇在校園裡不斷地被騷擾,有次他坐在車裡時被某個傢伙認出來了,一夥暴徒圍住他的車子並晃動車子,喊著他的名字,要和他打鬥。貝基奇決定保持冷靜,他通常會趕走暴徒並開車離開校園,但這些事對他的打擊很大,「這個國家不歡迎我們回來,至少這個大學校園不歡迎我,那麼我該如何前行呢?」

一個洞穴人

在精神幾乎崩潰時,唯一能讓貝基奇感到平靜的地方是在大自然中的徒步旅行,他想退出那種社會文化,因為沒有人為老兵們說話。在阿巴拉契亞山脈北部徒步旅行時,他發現了一個小山洞,然後他做了一個不尋常的決定,把那裡當作是自己的家,他帶著吉他、日記本和Henry David Thoreau在瓦爾登湖寫的作品住了進去。

冰天雪地間,貝基奇在山洞中度過了冬天。他在溪流中沐浴,用明火做飯,布羅瑟頓說,正是這個貧瘠的地方和這段孤獨的生活給了貝基奇最好的療癒。他帶去了聖經,還有他的日記,他在做內心和靈魂的調整,連接着現在和過去。洞穴中的孤獨讓他情緒放鬆,可以和牆壁交談,或對著洞頂喊叫,他每天都出去遠足。

貝基奇這個時期還繼續著在大學的課程,但他會徒步回到洞穴裡居住。在附近的鎮上,他有個郵箱,有一天收到一張便條,要他在第二天的某個時間到公共電話亭接對方已付費的電話,他如約去了,接到了五角大樓來的電話,通知他獲得了榮譽勳章,他不敢相信那個消息。

貝基奇得到一筆免費的服務金,他穿著舊衣服,兩個人帶他離開了小鎮。他在華盛頓DC時覺得哪兒都不舒服,但他決定接受和適應這一切。為了能穿上軍服,他同意剪去長髮,因為長髮是對軍服的不尊重;他接受了勳章,然後把它留在行李袋裡放了七年。一個「洞穴人」飛去了白宮,從尼克松總統那裡獲得了勳章,然後他又回到了他的洞穴。

光之焰

當貝基奇住在山洞時,他需要去小鎮上買東西,在那裡他遇到了洛莉(Lolly)。洛莉也有一段艱難的經歷,她大約18或19歲,有一個兩歲的女兒。貝基奇有一天向洛莉求婚,她回答說:「我會嫁給你,但條件是我們不住在山洞裡。」於是,貝基奇被帶出了山洞。

這對年輕的夫妻經歷了一段艱苦的過程,貝基奇需要時間去努力治癒戰後的心理創傷,他想和家人住在森林裡,他們買了一個搖搖欲墜的小棚屋,收養了洛莉的女兒,後來又收養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但那真的不是一個適合生活的地方,冬天牆上和天花板上都結著冰。

對於在夫妻層面上如何爲別人考慮,貝基奇說,比如,當銀行帳戶上有1千美元的餘裕時,丈夫說我想買一臺電鋸,妻子說我想買一臺冰箱。貝基奇說,好的婚姻中,丈夫會說那我們買冰箱吧,我想要你得到你所想的;妻子會說那我們還是買電鋸吧,都在考慮對方的需求。

布羅瑟頓說,也許是在病床上也許是越南的經歷,在貝基奇心裡種下一顆信仰的種子,並在他的生活中茁壯成長。經過了很多年,他被任命為榮譽勳章協會的牧師,全身心地追隨上帝,並試圖將別人也帶進同樣的光環。貝基奇去醫院、監獄還有學校,聽人們訴說,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談談你經歷的事情,讓我們幫助你渡過難關」,貝基奇在幫助人們生活方面非常成功,他理解人們的感受。

戰爭經歷讓貝基奇對生命的意義有不同的認識,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他也在治癒著自己的創傷。布羅瑟頓聽一個朋友談到貝基奇的故事後,馬上聯繫他。貝基奇回應說:「多年來我和妻子一直在談論這個問題,現在也許是時候了,讓我們寫本書吧。」布羅瑟頓表示,這本書是獻給那些經歷過戰鬥或躲藏在洞穴中的人,因爲每個人都有過艱難的時期。◇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推特最新封號:媒體老闆和著名作家
【名家專欄】兒童讀物作家蘇斯博士的魅力
波茲曼預言的現實意義和前瞻性
跨時空智慧:古老中國的自我提高藝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