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們分析校園欺凌故事

人氣 1008

【大紀元2020年07月05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 LOUISE BEVAN撰文/林達編譯)一位母親在海邊碰到另一位傷心的母親,獲悉自己的兒子也在欺負同學。

澳洲墨爾本居民蘿拉‧馬紮(Laura Mazza ),與這位母親做了一場深入交流,促成其大聲疾呼反對校園欺淩。她的看法很簡單:欺淩影響每一個人。

羅拉帶兒子到瑪莎山的晨頓半島(Mornington Peninsula)遊玩,遇見這位正在哭泣的媽媽。就上前詢問,發現兩位母親的兒子都在是欺負同學,當時,她很難受,不得不離開,一個人走了會兒。

「我覺得這好像是命中註定,」羅拉告訴《大紀元時報》。「我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喜歡和青少年打交道,幫助其建立信心,處好和家人的關係。我把眼光放開,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去安慰她。」

原來,這位新碰到的媽媽通過一些短信發現:兒子和幾個同學一起,計劃欺負另一名同學,她非常憤怒,對兒子採取了一系列懲罰措施:沒收其手機、暫停參加體育活動、社交和使用社交媒體。責令他向校長承認錯誤,承擔後果。

蘿拉認真考慮了一下,認為自己的做法可能略有不同。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會這樣做,因為我很敏感,怕傷到別人。」蘿拉補充道:「小時候,常受父親虐待,家庭環境相當糟糕。」

「我想做一個溫柔的家長,我覺得,教育子女如果方法失當,會適得其反。」

蘿拉認為,每個人都應阻止欺凌行為,但家長和教師應承擔大部分責任。「有些孩子甚至被欺凌致死。」 學校裡面這樣的事時有發生。

根據國家教育統計中心2019年的一份報告,每5個接受調查的美國學生中,就有1人曾遭欺凌。男性比女性更普遍,而女生成為謠言或社會排斥受害者的比例則更高。

報告顯示,欺淩事件似乎對學生的自信和自尊產生了強烈而持久的影響。此外,41%的受欺負學生多次受欺負,但處於權威地位的成年人中,這個數字不到一半。

欺淩的影響也通過技術而加劇:短信、社交媒體等、也稱網路欺淩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2019年一份報告稱,網路欺淩在中學生中為最高,其次是高中生,小學生緊隨其後。2007 年至 2019 年,報告的網路欺淩事件翻了一番。

蘿拉希望,在海灘上與陌生人分享自己的遭遇,將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欺淩行為的認識,和在事件發生時進行干預的迫切性。

臨別前,蘿拉和新朋友第二次擁抱,並交換了電話號碼。蘿拉感謝並且讚賞這位媽媽,覺得這次相遇是連鎖效應之一環,事情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我們很想聽聽您的故事!可在 emg. inspired@epochtimes. nyc 上聯繫我們。

原文Mom Is in Tears When She learns Son’s Plot to Bully Classmate, Urges: 『Bullying Affects Everyon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兒子自殺 印籍母親稱兒子死于欺凌
打擊校園欺凌 安省推5項新措施
2019年十大GTA新聞
中共肺炎波及華人遭歧視 華埠民代均反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