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一方沃土孕育《平安夜》 兩百年後光環依舊

作者:黃芩

201年前的1818年,奧地利小城奧本多夫(Oberndorf)誕生了《平安夜》歌曲的聖‧尼古勞斯教堂。圖為2019年12月24日的場景。(黃芩/大紀元)
人氣: 7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
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

1818年,201前的聖誕夜,在德奧邊界離薩爾茨堡大約20公里的奧地利小城奧本多夫(Oberndorf)的聖·尼古勞斯教堂裡,一曲《平安夜》(Stille Nacht,heilige Nacht)被唱響,隨後逐漸成為世界上同一天被演唱次數最多的一首歌曲——聖誕之夜,全世界都在演唱這首歌。

《平安夜》手跡。(黄芩/大紀元)

感受神的旨意 《平安夜》問世

關於《平安夜》歌曲的誕生流傳著不同版本,一種普遍說法是,奧本多夫曾居住著許多藝術家,每年聖誕前夕,人們都要聚集在村裡聖‧尼古勞斯教堂唱聖誕歌曲,感激耶穌的降臨。

由於這裡地勢低,每年夏季,村莊都會被薩爾斯河洪水侵襲。1818年,聖尼古勞斯教堂也遭遇洪水,教堂的管風琴受損,還被老鼠咬壞。神父約瑟夫‧摩爾(Joseph Mohr)向大家保證,一定會在聖誕節前籌款修好風琴。

日子一天天過去,眼看就到聖誕節,經費依然無著落。那時,薩爾茨堡地區正經歷苦難,戰火、饑荒、疾病充斥著奧地利北部地區。年輕的神父摩爾遙望星空,向神祈禱,請求神的幫助,寫下了《平安夜》歌詞,歌詞充滿了平安和希望。

或許是感受到了神的旨意,摩爾神父請他的朋友、當地小學校長弗蘭茨‧格魯伯(Franz Xaver Gruber,奧地利著名作曲家)為歌詞譜曲。12月24日聖誕夜,他們在聖‧尼古勞斯教堂用吉他和直笛伴奏,與唱詩班表演了這曲《平安夜》,讓當地居民度過了一個特別的聖誕夜。

《平安夜》作詞者、神父約瑟夫‧摩爾(Joseph Mohr)。(黃芩/大紀元)
《平安夜》作曲者、弗蘭茨‧格魯伯(Franz Xaver Gruber,奧地利著名作曲家)。(黃芩/大紀元)

世界上同一天演唱最多的歌曲

聖誕過後,人們漸漸忘掉了這首樂譜,它在風琴上擱了一年,如果不是次年鄰村的風琴修理師來到聖尼古勞斯教堂修琴,這首《平安夜》可能會永遠被塵埃掩埋。

風琴修好後,格魯伯彈奏《平安夜》試琴,令修琴師大為欣賞,就把這首歌曲帶回家。十年後,他把曲子交給著名的斯特拉斯姐妹(Familie Strasser),她們在1831年德國萊比錫商展會上演唱,之後這首歌曲就傳開了。

過了22年,樂器傳到了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通令全國,將《平安夜》列為所有聖誕音樂會必唱之歌。

現在,這首歌曲傳遍世界,據說已經翻譯成三百多種語言,成為世界最普遍、最知名的樂曲之一。

神明的鄉土孕育了《平安夜》

薩爾茨河流域的一方沃土。圖為奧本多夫對岸的德國。(黃芩/大紀元)
從奧本多夫通往德國的大橋,1902-1903年建成(黃芩/大紀元)

現存的聖‧尼古勞斯教堂已不是原本的建築,那座教堂已被洪水沖垮,村民沒能將整座教堂重修,只是把當時演奏《平安夜》的禮拜堂修建了起來。儘管如此,每年聖誕夜,禮拜堂外的草坪上都站滿了成千上萬從全世界慕名而來的人群,為的就是能在這首歌的發源地親耳聆聽《平安夜》。

平安夜,聖善夜!
神子愛,光皎潔,
救贖宏恩的黎明來到……

這首平和、安詳、寧靜的歌曲,感動了無數人的心。事實上,這首《平安夜》能在奧本多夫問世並非偶然。在奧地利北部和與其接壤的德國南部巴伐利亞,民風樸素,敬重神明,信眾眾多。

時至今日,很多人延續了當地傳統文化和信仰,對神的信仰依然很堅定。他們認為,這一地區之所以能夠風調雨順,生活恬靜舒適,正因為他們能保持傳統的文化、信仰和理念,上帝才會對這一方給予眷顧,很多地方都有神跡展現。

因為有了尊敬神明的人群,才能誕生如此平和、安詳和寧靜的《平安夜》,也正因為這裡孕育了《平安夜》這首最著名的聖誕歌,這個地區才能成為一方沃土。

神的呵護 能否地久天長

薩爾茨河流域的一方沃土。圖為奧本多夫對岸的德國,遠方是奧爾卑斯山脈。(黃芩/大紀元)

去年聖誕夜,記者在奧本多夫看到了成千上萬世界各地前來感受《平安夜》的人群,當地還放了禮炮在慶祝《平安夜》問世二百周年。今年可能時間尚早,還未入夜,或有其它原因,總之相對去年的盛況,顯得比較蕭條。

圖為2018年12月24日《平安夜》誕生地慶祝二百周年的場景。(黃芩/大紀元)
圖為2018年12月24日《平安夜》誕生地,人們排長隊參觀小禮拜堂。(黃芩/大紀元)

說起其它原因,可能跟這幾年社會環境的變化有關。前面提到,德國南部和奧地利北部地區,敬重神明,信眾眾多。因此在聖誕節期間人們互相問候時說「聖誕愉快」是再自然不過的了。然而,近一兩年來,社會上流行的問候語漸漸變成「節日快樂」,人們變得小心翼翼,好像不太敢說「聖誕愉快」了。

印象中,去年到奧本多夫時,還沒有感到這種變化,誰知今年遇到的幾乎每個當地人跟我們打招呼的時候,說的都是「節日愉快」。

當人們把神明忘在腦後,或因為怕損害自己的利益而變得小心翼翼,或者不在信仰神明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神明是否還會繼續呵護將她遺忘的鄉土呢?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

責任編輯:李穹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