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上海房展首遭業主舉牌維權的背後

人氣 2

【大紀元2014年05月03日訊】據大陸媒體報導,5月1日在上海上半年規模最大的「五一」假日房展會上,衝進了一大批業主,他們拿著橫幅和牌子,上邊寫著「黑心名品」、「欺詐業主」、「落實戶口」、「還我公道」……等口號,到中環名品公館的展位維權。業主們說,因為在買房之初,開發商承諾過給予業主附贈面積,如今卻要為這附贈的面積額外支出總房價3%的金額,否則就不給辦產證。

現場的一位業主介紹到,當初他560萬買了一套150平米左右的房子,開發商表示,該房子的實際使用面積達到220平米,其中70平米左右面積是免費贈送的。可是到臨近辦理產證時,開發商卻突然變卦,要求業主再補交3%的房款,用來購買當初贈送的面積,否則就不給辦產證。業主認為,這3%的房款可不是小數目,而最令人氣憤的是開發商不守承諾。

那麼,開發商為甚麼不兌現當初售房時的承諾?這背後開發商有哪些難言的苦衷?

開發商理虧,這一點從中環名品公館展位銷售人員的表現可以看出。當150多名業主統一著裝,衝進開發商展位時,銷售人員不僅沒有喝止這些維權業主,反而任業主們佔領了展廳,並將事先準備好的標語張貼擺放在展位各處,甚至銷售人員全部撤離展位,讓位給維權了業主,雙方沒有發生任何正面衝突。在大陸,開發商不僅和政府「血脈相連」,和黑道也勾搭不清,黑白通吃的開發商在購房的業主面前,如此低調,實屬罕見,這低調背後定有隱情。

原來,大陸房地產開發商承擔了全世界最多的稅費。據《國際金融報》的調查統計,商品房開發商從拿地開發到賣給購房者,其中涉及到向各級政府繳納的稅費一共7大類37項,佔整個房屋銷售金額比例低則50%,最高甚至超過70%。房產大佬任志強也曾表示,老百姓的買房錢,被政府拿走了7成以上,甚至要遠遠超過70%的比重。

在不合理的重稅面前,開發商的活路在哪裏呢?靠正路無法賺錢,開發商只有在花樣百出的歪門邪路中選擇了。而通常情況下,在與政府官員的勾結下,改變土地用途、調整規劃、調整容積率、一層做兩層、陽台改房間、增加公攤面積、減少綠化面積等無數「偷」的方式,成為開發商的選項。而此次中環名品公館的問題,就出在容積率超標上。

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地上建築總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於開發商來說,容積率越高越賺錢,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越低居住越舒適。在這兩者之間,開發商如何選擇容積率就是良心問題,但是不管怎樣政府總是有一個冠冕堂皇的規定。中環名品公館開發商就是大陸眾多容積率超標的開發商之一。當初該項目開盤以贈送免費面積大為賣點,而現今則因為容積率超標被罰款而翻臉失信。

其實,像中環名品公館開發商先報建再違建的做法屢見不鮮。如果開發商肆意提高的容積率做法被發現,再補交罰金,和獲得的超額利潤比較,補交罰金不多,開發商的違規成本不大,是非常划算的做法。而中環名品公館之所以不再願意承擔這部份罰金,要強加給購房業主分擔,是因為在大陸房價已開始下跌的大勢下,銷售不旺,貸款不易且成本增加,資金鏈面臨斷裂等多重壓力下,開發商已無能為力的緣故。

可是,開發商將容積率超標罰款加在購房業主身上也不合理,再加上威脅業主,不補交費用就不給辦產證就更是不該。因為在政府、政府官員、開發商面前,購房業主是最弱勢的一方。政府靠強權,隨心所欲地制定規則,出售土地撈取大量錢財,供各級官員貪污腐敗;政府官員們則利用手中職權,索賄受賄,加大開發商的建築成本和費用;開發商總能想盡辦法,投機取巧,在大陸房市十年牛市行情中,賺得缽滿盆滿;只有大多數業主真得靠省吃儉用來支付房貸,甚至犧牲幾代人的積蓄,苦不堪言。

從中環名品公館業主的維權案,不難看出,飽受政府、政府官員和開發商的盤剝的購房業主們,才是大陸虛假經濟繁榮的受害者,也將是大陸房價下跌損失的最後買單者。而大陸的房市,隨著泡沫的破裂,一切問題都將浮出水面,中環名品公館業主闖上海房展維權只是一個開始,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面。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房價冷卻到8個月來最低點
大陸樓市量價齊跌 專家:房價跌到谷底前別指望「救市」
王石披露房企揹黑鍋:降價曾被罰4000萬
官員:今明兩年樓市見頂 股市見1500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