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吃什麼?

蘇省
font print 人氣: 352
【字號】    
   標籤: tags: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楚國的興起,文化上形成南北迥異的風格,北有詩經,南有楚辭,在飲食文化上也一樣逐漸形成了南北兩大風味。在北方,古齊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魯菜的雛形。 在南方,「春有刀鱭,夏有鰣,秋有肥鴨,冬有蔬」,一年四季,水產、畜禽、菜蔬,物產豐饒,又融匯了很多南方民族的風俗和飲食習慣,逐漸形成了今天蘇菜的雛形。

在蘇北一帶,最具代表性的菜餚,莫過「燒雜燴」,無論是一般人家請客,還是上大館子吃飯,菜單上一定有這道菜。

燒雜燴的作法十分簡單,將魚、肉類、干貝等切片,加上蔥、薑片、紹興酒蒸透入味,再將各種原料和調味料下入雞湯燒燴入味,將原料裝碗蒸五分鐘,雞湯勾芡,澆在雜燴碗上即成,並可依個人喜好不同、當地生鮮食材不同,而增減各種食材,是非常受到各地歡迎的一道菜。

如此大眾化的一道菜,出身卻很不尋常。

烏江自刎,「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千古絕唱中,立著絕世美女虞姬以及專情的英雄項羽。項羽一生只愛一位女子,簡單而專一。

昔日西楚霸王項羽在戰場上勇猛無敵,叱咤風雲,照理來說這樣一位英雄應該是煮酒論劍、豪氣干雲,山珍海味遍席間。令人意外的,他在飲食上卻也是簡單異常:每頓飯要求只做一樣菜。一如他對虞姬的專情。

然而手下的廚子們卻為此傷透了腦筋,他們熱愛霸王,一心希望他有充足的體力,好帶領江東子弟兵馳騁沙場,但卻又不能違反霸王一餐一樣菜的要求。廚子們左思右想,於是將雞、魚、肉等放入一鍋,精心烹製後,端到大王面前。

雜燴,乍看之下有如家中鬧氣妻子隨意敷衍而做的晚餐,卻是包涵著廚子的滿滿心意。項羽只吃一口就胃口大開,頃刻之間一大碗燒雜燴就碗底朝天,項羽並要廚子從今而後就如此作菜。從此以後,廚子每天必燒雜燴,而且為了使霸王不會吃久了厭煩,每天都更換食材、配料,希望能讓大王吃得開心。

霸王死後,江東子弟懷念霸王對江東的功績,便把燒雜燴的作法流傳下來,並成為江蘇名菜。

--轉載自《看雜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不懂的根本,就會漂浮不定、不得要領;而尋找根本,正是人生最重要、最高深的課題。
  •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豔,國力的強大促使其各方面得到發展,陶瓷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
  • 相傳,「貴人難醫」是名醫郭玉提出的理論,名醫扁鵲也曾提出類似的觀點,後來成為人們熟知的中醫典故和傳說...
  • 中華傳統文化素以注重自身道德修養聞名於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內涵體現在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座名銘是其中之一...
  • 中國古代的「如意」曾是防身器物,戰爭中也用以代麾作指揮,及佛僧講經是備忘的工具,但更多的是被古人視為吉祥之物。延至清代,小小的「如意」已是集清宮禮儀、陳設賞玩為一體的珍奇用物。
  • 中國的古建築上,多綴有匾額,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匾額講究的是內容的意境及文采,表現出古代文化的價值觀和審美觀...
  • 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和休閒活動。放風箏的趣味不是普通人所能想像。前人金聖歎曾說:「見人風箏斷,一樂也。」
  • 古時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是指男女雙方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相當,很適合結親。「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在一般情況下來說,確實有其合理性。
  • 宮燈,又稱宮廷花燈,顧名思義是古代皇宮中為帝王之家照明的燈具。宮燈由於長期為宮廷所用,除去照明外,還配以精細複雜的裝飾,以顯示帝王的富貴和奢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