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
【貞觀聖主】之十五:武周稱霸 齊王棄城
隋朝末年,劉武周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定國號大漢,是大唐的一大勁敵。劉武周為與大唐爭雄,屢次進攻幷州。齊王李元吉作戰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淵便給齊王添了一個行軍總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練達的裴寂,能幫著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敗塗地,反而使唐軍失去了晉州以北的全部城鎮。
貞觀聖主(14):秦王平隴西 立奇功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貞觀聖主(13):天廢大隋 唐王開國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率領的大軍集結,兩下會師,共計二十多萬兵將。李世民治軍嚴明,大軍雖眾,但行軍時隊伍並不凌亂,整齊畫一,軍容氣象自帶威儀。凡經煬帝行宮園苑,悉數罷免守官,並釋放宮女回家。
貞觀聖主(12):群雄集結 定策克長安
突厥始畢可汗派康稍利率領了五百人,以及二千匹戰馬,和劉文靜一起來到李淵麾下。李淵慰勞有加,稱讚劉文靜可謂是不辱使命。
太后臨終前 竟讓皇帝不要把皇位傳給兒子
《三字經》裡說:「夏傳子,家天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中國一直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但是有一個朝代,皇帝竟然把帝位傳給親弟弟,這是什麼原因呢?
宋孝宗「競選」皇位  一貓和十美女如何起作用?
《宋史》評宋孝宗為南宋最為賢能的皇帝,而且孝宗又是難得的孝子。有哪些真實小故事,凸顯這位皇帝的特色與政績呢?
威赫西域的漢宣帝 一道柔情詔書顯露夫妻的恩義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皇帝小故事:敬天的康熙大帝  以愛己之心愛人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天子小故事:網開三面 三讓三千諸侯的商湯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皇帝小故事:夢見乘龍飛天 唐朝一帝為何自比鄉貢進士?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未解之謎】不愛江山愛美人?順治之謎
清朝四大謎團之一,世祖順治皇帝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為僧?董鄂妃為何能成為順治帝的摯愛,她到底是誰?
一代聖主康熙的教子「心法」
康熙帝在位期間廣施仁政,布恩德於四海,使得天下出現了「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盛世景象。而作為中國帝制後期最為聖明的君主,康熙對後代的教育亦是歷代帝王中最為勤謹的一位,故其後代皇子王孫多文武全才,實為中國歷史上極為成功的教育家。
一代聖主康熙皇帝至孝之至 數十年如一日
清聖祖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千秋盛業給人類留下典範。同時,康熙皇帝是一個孝思、孝行逾恆的聖君。康熙皇帝怎樣重視孝道?又是怎樣實踐孝道的呢?
鞍馬間為文 一生扶漢的亂世英雄曹操
漢靈帝即位的元年,黨錮之禍剛剛過去一年,名列「三君」的大將軍竇武、太尉陳蕃相繼遭宦官毒手,隨後無數清流名士慘遭迫害,第二次黨錮之禍再掀腥風血雨。 「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
橫槊賦詩  鑄造文學風骨的曹操
天下大亂之時,亟需一位真英雄治平亂世,開創大業。三國的第一男主角曹操,縱橫沙場,統一北方,奠定曹魏基業;雅愛詩章,自成風骨,開創一代文學。亂世英雄曹操,在被追尊為魏武帝的同時,更因其雄健筆力,成為一代文學巨匠。
天子中的文豪 魏文帝曹丕真實的另一面
曹丕,魏武曹操的次子。在古舊的史書中,他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是十年奪嫡最終勝出的王者,也是三辭三讓登基開國的帝君。他給人的感覺,是那樣陰鬱、無情。
「大義滅親」起於春秋時代。衛國大夫石碏為顧及君臣大義而殺了犯上作亂的兒子。正史上記載的漢武帝揮淚斬外甥和朱元璋怒斬女婿又是怎麼回事呢?
四海賓服 明成祖四次為外國加封鎮山
所謂鎮山,指的是一個地區的主山。《尚書‧舜典》上有註解說:「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為其州之鎮。」而說到鎮山的意義,東漢學者鄭玄解釋為:「鎮,名山安地德也」,也就是鎮守一方土地的名山。
燕王朱棣承天命 知名相師袁廷玉預言準
明成祖朱棣果敢英武,又善於納諫,主張「用法當以寬」「待人當以誠」;他不僅注重守成,而且勵精圖治,使明朝在永樂年間進入了繁榮輝煌時期,並出現了「萬國來朝」的景象。
【忽必烈傳】開文明之治 聖德皇帝千古留名
察必皇后和皇太子真金的先後去世,讓忽必烈悲痛不已,導致他的健康也嚴重受損。1293年,忽必烈終於病倒了,雖然御醫們為他百般調治,但病卻未見好,反而越來越重。因為重病,與大臣們的朝堂議政也免去了。按照規定,此時除非蒙古人和昔日有功之臣不得進入寢宮探視。不過,有一人例外,那就是不忽木。
歷史舞台上的大戲都有劇本,神傳文化必有神的安排。劉備和劉病已身負天子的使命,上天用什麼異象示人間呢?
【忽必烈傳】賢后察必輔佐 治家有方教子嚴
按照蒙古帝國傳統,忽必烈有四位正妻,分別稱為第一皇后、第二皇后、第三皇后、第四皇后。通常,只有第一皇后所生之子才有繼承皇位的權利,如果第一皇后無子,則由第二皇后所生兒子繼承,以此類推。
【忽必烈傳】征高麗攻日本 招撫南海諸國
在與欽察汗國與伊兒汗國保持友好關係的同時,忽必烈也沒有忽略與周邊其它國家,如高麗、日本、安南等東南亞、南海諸國的關係,並根據情況採取了不同的策略。
【忽必烈傳】馬可眼中的皇帝與大元帝國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國,經過三次西征,征服了中西亞廣大地區。成吉思汗曾將征服的土地分封給他的三個兒子,因此朮赤、察合台、窩闊台三支宗族稱為「西道諸王」。幼子拖雷則獲得其父的直接領地,即斡難河及客魯連河流域一帶蒙古本部的地方,後成為元朝的疆域。
【忽必烈傳】平諸王叛亂 加強邊疆治理
至元六年(1268年),被分封到蒙古以西海牙里(今哈薩克斯坦塔爾迪‧庫爾干爾)的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之孫海都率領部眾發動叛亂。海都與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後裔欽察汗國可汗在塔拉斯河會盟,公開反對忽必烈和伊兒汗國(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後人統治),並商議以海都為盟主。參與會盟的蒙古諸王稱忽必烈已經被漢族同化,聲稱要對忽必烈用兵以恢復蒙古人的遊牧本性。
【忽必烈傳】慎刑罰 濟貧困 惠澤百姓
忽必烈為人寬厚,加上受儒家仁恕思想影響,不僅在戰爭中不嗜殺,而且制定的國策多以民為本,如禁止諸王、后妃、公主、駙馬擅取官物;「禁以俘掠婦女為娼」,凡是買賣良家婦人的,賣買者以兩罪罰之。在王朝治理時他慎用刑罰,還採取賑濟貧苦百姓、設惠民藥局、道旁植樹、禁賭等諸多惠民政策。
【忽必烈傳】選英才 善納諫 崇尚節儉
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忽必烈,深知人才乃是治世之本,他選賢任能,還仿照中原漢制,制定了選拔、考核、監察官員的制度。此外,他如唐太宗一樣善於納諫,亦崇尚節儉。
【忽必烈傳】勸農桑理稅賦 開運河定曆法
先後征服吐蕃、大理和南宋王朝的忽必烈,真正實現了全國的大統一。統一後的元朝疆域遼闊,「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
【忽必烈傳】萬里江山一統 忽必烈善用漢臣
雖然南宋朝廷歸順了元朝,元軍也占領了大部分宋朝國土,但在南部一些地區仍有不願降元的南宋大臣再建小朝廷,繼續進行抵抗,代表人物正是文天祥。
【忽必烈傳】伯顏南伐勢如破竹 南宋滅亡
蒙元取得襄樊之戰的勝利,打開了南宋仰仗的長江上游的重要門戶,元軍前進的步伐已不是宋軍所能阻擋得了的。忽必烈對此役非常滿意,下詔嘉獎眾將士。其後,諸多大臣將領提出乘勝南伐,劉整也入朝請命,願率水軍乘勝追擊,殺過長江,直搗南宋都城。